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0-12 09:18:0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結(jié)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shù)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guān)系。

      2、結(jié)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zhì)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lián)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qū)⒆约旱膭趧庸麑嵟c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群小鳥有3只,3群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么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yīng)用,搭建晉升平臺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jié)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冀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1、2、3頁。

      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領(lǐng)域“圖形認識”部分的重要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簡單的平面圖形以及初步認識圓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圓的認識、用圓規(guī)畫圓、設(shè)計圖案、扇形的初步認識。《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版)》對這一內(nèi)容的具體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本版本進一步明確了觀察、操作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數(shù)學活動,強化了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性和活動性。

      從單元安排看,本教材把圓的認識和畫圓安排了3課時,更體現(xiàn)了新的數(shù)學課程的建構(gòu)思想:重視對基本圖形的認識,并在經(jīng)歷圖形認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圓的過程。

      2.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認識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guān)系。

      3. 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并對周圍環(huán)境中與圓相關(guān)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體驗數(shù)學的美。

      教學重點:

      1.掌握圓的特征。

      2.認識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利用圓的特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直尺、三角板、圓形物體。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仔細看看老師的臉是圓圓的,長長的、還是方方的?其實呀,老師更喜歡圓圓的臉,快來找一找,咱們班的同學中,誰的臉是圓圓的?圓圓的臉透著可愛,圓圓的眼睛閃爍著智慧,可愛的孩子們,老師喜歡你們!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雖然我們彼此還不太熟悉,但是老師相信,咱們一定能夠很好地配合,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wù),有信心嗎?

      二、教師引領(lǐng),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大家的臉上找到了圓,那除了圓圓的臉以外,咱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面是圓的呢?

      預(yù)設(shè):鐘面、硬幣……

      出示幻燈片(圓形物體)

      正如同學們所說,鐘面上有圓,硬幣上有圓,車輪上、茶葉桶上還有圓,可以說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隨處可見。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走進圓的世界,探索圓的奧秘。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描圓

      要想認識圓,那咱們得想辦法先得到一個圓。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得到一個圓嗎?誰愿意來給大家說說,你打算怎樣得到一個圓?

      預(yù)設(shè)

      生:我想繞硬幣的邊畫圓。

      生:我想利用尺上的圓洞畫圓!

      同學們果然勤于動腦善于動手,老師真的為大家高興。那下面就請同學們動手,在老師為你準備的操作紙上畫出一個圓,然后把它剪下來。

      3.探索圓曲線圖形的特點

      摸摸你的圓的邊,想想看它與我們以往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生交流,師相機引導,得出圓是封閉的曲線圖形。

      板書:曲線圖形。

      4.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直徑、半徑以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guān)系。

      ①出示幻燈片。

     、谏僮鳎缓蠼涣,引出圓心定義,并把圓心標在圓上。

      在一個圓中,我們把折痕相交的點叫做圓心,其實除了圓心外,圓還有兩個重要的概念。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頁,認真閱讀書中的文字。

      出示自讀提示:通過閱讀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蹘熒涣,認識半徑、直徑及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guān)系。

      預(yù)設(shè)

      A.認識半徑

      半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師注意引導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并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半徑,為什么?

      師生交流,得出同一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

      B.認識直徑

      直徑定義及字母表示。

      生交流過程中,師引導明確

      ⑴圓的直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通過圓心,二是兩端都在圓上。

      ⑵在自己的圓里畫出兩條半徑,并思考一個圓里能畫出多少條直徑,為什么?

      師生交流,得出在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直徑。

      C.探索直徑、半徑之間的關(guān)系。

      出示幻燈片:測量你圓中的半徑和直徑長度,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指導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比較至少三條半徑和三條直徑的長。

      生交流得出:同一個圓里,半徑長度相等,直徑長度也都相等,直徑長度是半徑的2倍。師板書即d=2r或r=

      5.知識的梳理

      出示課件: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無數(shù)條直徑,而且直徑是半徑的2倍。即d=2r或r=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咱們學習了這么多圓的知識,那么大家敢隨我去《圓的王國歷險園》去逛一逛嗎?

      出示幻燈片。

      1.直徑半徑搶答館。

      2.愛心救助站。

      3.巧手測量坊。

      四、回顧知識、感受圓的魅力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ㄉ仡欀R)

      師:一位希臘的數(shù)學家說過:“圓是最完美的圖形“。最后,就讓我們再次走進圓的世界,感受它的神奇和魅力吧!出示課件。

      五、作業(yè)

      幻燈片:為什么井蓋是圓的?

      最后讓我們一起伸出手來,共同為這節(jié)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chǔ)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guān)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guān)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guān)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jù)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guān)系。

      (設(shè)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jù)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guān)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guān)系。

      (設(shè)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nèi)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jié):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guī)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jié):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shù)。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jié)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jié)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diào):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jié)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jié)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yè)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5頁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的編排主要是對本單元所學過的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yīng)的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學情分析】

      學習完這一單元,學生對于兩位數(shù)加、減法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相應(yīng)的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小問題。因此,復習筆算時,教師注意先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比較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jié)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作為復習筆算的準備。接著復習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最后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兩步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nèi)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nèi)容的整理與復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guān)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等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等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復習整理→整理和復習本單元知識

      ↓ ↓

      鞏固應(yīng)用→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

      課堂小結(jié)→總結(jié)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游泳嗎?(喜歡)游泳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老師也非常喜歡。老師的家就住在維多利亞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經(jīng)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圖)

      看!他們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游泳池里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又下去16個人,現(xiàn)在游泳池里有多少個人?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學生匯報:39人。

      師:太正確了!你能說一下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學生高興地說:原來有41個人,上來18個人后,游泳池內(nèi)還有41-18=23個人,又下去16個人,那么現(xiàn)在游泳池內(nèi)還有23+16=39人。

      師:太棒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哪些知識?(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

      師: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100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二)進行整理和復習?凑l不僅會算,而且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復習整理】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例1主題圖。

      師:情境圖中,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

      師:根據(jù)情境圖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嗎?

      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4)教師針對小組的匯報板書各部分內(nèi)容,對學生予以肯定。

      (5)師: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組補充得也非常好。接下來,我們就先針對筆算加減法來進行復習。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整理得結(jié)果。

      筆算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筆算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

      連加連減:計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筆算,也可以兩步連在一起用簡便寫法算。

      加減混合:分帶括號和不帶括號兩種情況:如果不帶括號,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算;如果帶有括號,應(yīng)該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加減混合的應(yīng)用:先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關(guān)鍵詞語和要解答的問題,再根據(jù)關(guān)鍵詞語選擇合適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條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記寫答語。

      對學生的整理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獨自思考加減法、連加、連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

      (1)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的計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2)根據(jù)例2的計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七第2題。

      【鞏固應(yīng)用】

      1.完成教材第36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斷結(jié)果及方式。

      3.完成練習七第4、5題。先讀題理解題意,然后獨立完成,在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回答解題思路。

      【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能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嗎?

      【板書設(shè)計】

      整理和復習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

      2.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3.連加、連減的筆算方法。

      4.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及應(yīng)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zhuǎn)化的規(guī)律,學會推算經(jīng)過時間.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思考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用24時計時的方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

      正確區(qū)分時間與時刻,并能計算一日內(nèi)經(jīng)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有線1臺的兒童動畫片晚上幾點開播嗎?(晚上6時)

      晚上6時又可以說是幾時?(18時)

      你們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計時法?(電視中、報紙上、商店營業(yè)牌上……)

      像18時這樣的計時方法,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探索新知.

      教學24時計時法.

     。1)教師講解: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教師: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呢?現(xiàn)在我們看鐘表.(給學生演示教具)

      教師:春節(jié)是我們每個小朋友最喜愛的節(jié)日之一.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鐘聲在什么時間敲響?(夜間十二點)

      教師:把時針調(diào)到12時.對,夜間12點,是舊的一天的結(jié)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時刻稱為0時.

      教師提問: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時間里,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幾圈?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鐘面上的時針是怎樣走的.(給學生演示教具)同學們,除夕之夜當新年的鐘聲敲到第12下時,新的一年開始了.此時此刻,鐘面上 的時針和分鐘都指向數(shù)字12——夜里12時.就是0時,24時計時法也就是從此時此刻開始計算一天的時間.接下去是凌晨1時、凌晨2時……(老師邊撥邊講)上午8時、9時……直到中午12時.(再接著撥)下午1時、2時……晚上8時、9時……直到午夜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剛才我們從中午12時撥到夜里12時,時針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時.

      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剛才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幾圈?一共是幾小時?(正好走兩圈,一共是24小時)

      啟發(fā)學生:舉例說說我們?nèi)粘I钪心男┑胤揭膊捎昧?4時計時法.

     。2)讓學生拿出“24時鐘表盤”,自己撥撥.

      分組討論: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不同?

      使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中,時針走第一圈時,鐘面上的時數(shù)與普通計時法相同;而時針走第二圈時,就等于用鐘面上的數(shù)分別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計時法的下午時刻多12小時.這樣,下午1時就是13時,下午2時就是14時……最后到夜里12時,就是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

     。3)口答.

      ①下午 3時是幾時?(15時)

     、谠缟7時是幾時?(7時)

     、壑形1時是幾時?(13時)

     、芡砩8時是幾時?(20時)

      請你在鐘面上撥出16時、22時30分.(動手操作,集體訂正.)

     。4)學習24時計時法

      教師講解:用24時計時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時刻(鐘面上的數(shù))分別加上12.

      師生互動:教師撥第二圈,下午1時、2時……學生依次回答:13時、14時、……23時、24時或0時.

      教師說明:為了區(qū)分某一時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來描述一天從0時起到中午12時止這段時間里的時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來描述一天從中午12時起到晚上12時止這一段時間里的時刻.

      (5)學生分組對練.

      A.一組把下午和晚上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24時計時法說出相應(yīng)的時刻.(如下午4時 答:16時)

      B.一組把24時計時法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普通計時法說出相應(yīng)的時刻.(如:20時 答:晚上8時)

      2.教學例1.

      出示例1:一列客車18時20分從北京開車,22時40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時刻)22時40分呢?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例:

      教師提問:從圖中看到列車從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jīng)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

      教師補充說明:表示的是這列客車在路上行駛的時間,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

      分組討論: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匯報: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師總結(jié)概括:可以將18時20分到22時40分分成兩段,看上圖:

      從18時20分到22時20分,中間相差4小時.

      從22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相差20分.

      兩段合起來說是4小時20分.

      反饋練習:從上午8時到11時50分經(jīng)過( )小時.

      出示例2:一個商店門口掛著這樣的牌子(如下圖).這表示全天營業(yè)多少時間?

      出示圖片“24時計時法(例2圖1)”

      觀察并思考:右圖牌子上用的什么計時法?

      同桌討論:怎樣來計算今天的營業(yè)時間?

     。ń處熆商崾荆悍稚衔、下午各多少小時,合起來就是全天的營業(yè)時間)

      教師訂正:從上午8時到中午12時是4小時.下午時間從中午12時到下午7時是7小時,全天營業(yè)時間是4+7等于11小時.

     。ń處煱鍟┥衔鐮I業(yè)時間:12-8=4(時)

      下午營業(yè)時間:7時

      全天營業(yè)時間:4+7=11(時)答:全天營業(yè)時間是11小時.

      分組討論:為什么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教師講解)

      教師提問:誰能給這個商店換塊新牌子表示的營業(yè)時間不變,但更簡潔嗎?

      教師出示圖片“24時計時法(例2圖2)”

      學生思考:這塊新牌子是什么計時法?該怎樣計算開業(yè)的時間?

      (全班同學動筆列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板演.)

      板書:營業(yè)時間:19-8=11(時)

      集體評價新牌子和舊牌子,請同學談?wù)勛约旱目捶ǎ?/p>

      使學生明確:換牌子后營業(yè)時間沒有變,還是11時;但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更簡明方便.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①17時是下午幾時?23時是晚上幾時?

     、趶脑缟6時到下午4時,有幾個小時?

     、坌∪A每天早上7時半到校,11時50分放學.他上午在校多長時間?

      ④北京開往某地的火車,早上5時54分開車,19時55分到達.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訂正:

      ①17時是下午 5時,23時是晚上 11時.

     、谟10個小時.

     、鬯衔缭谛4小時20分.

     、苈飞瞎灿昧14小時1分.

     。2)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在括號里畫“×”.

     、僖还(jié)課的時間是40分.早晨8時10分上課,上一節(jié)課后應(yīng)該在8時50分下課.( )

     、15時就是下午5時.( )

     、塾嬎闵衔8時到下午5時是多長時間,可以用8—5+12來計算,對嗎?( )

      訂正:①(√) ②(×) ③(×)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1.用24時計時法表示出下面的時刻.

      下午3時 上午10時 晚上9時

      下午6時 晚上10時 下午2時

      2.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6時 12時 5時30分 24時 16時 18時45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關(guān)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6-17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