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樂府詩集》的簡介

    時間:2024-07-03 22:56:33 詩婕 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樂府詩集》的簡介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漢族詩歌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F(xiàn)存100卷,是現(xiàn)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漢族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樂府詩集》的簡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介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漢族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稑犯娂钒褬犯姺譃榻紡R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于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shù)是優(yōu)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xiàn)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yōu)秀民歌如《陌上!、《東門行》等見于《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漢族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于后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纂的。

      它的編次是把每一種曲調的“古辭”(較早的無名氏之作)或較早出現(xiàn)的詩放在前面,后人的擬作列于后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詩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響。例如,“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書樂志》中,僅載了曹操的擬作,而在此書中卻錄有漢代古辭。曹操的擬作雖然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都高于“古辭”,然而要說明這種曲調的來源及其本意,就遠不如古辭明顯,又如《陌上!愤@個曲調,據(jù)《古今樂錄》本是漢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調曲”,在《宋書樂志》中卻只錄了曹操、曹丕的擬作和晉樂所奏的一首改寫屈原《九歌山鬼》的詩;至于《陌上!返墓呸o卻列入了“大曲”一類。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后人各種擬《陌上!范鞯脑姡几皆诤竺,如《采!贰ⅰ镀G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穼髞砦娜说姆N種影響。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yè)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后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并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它反映了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以及音樂和詩歌的關系,對各種樂曲的相同題目,它指出了前代樂曲與后代樂曲的繼承關系。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shù)慕榻B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yè)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傳聞,未可信從。

      作者簡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jù)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

      詩詞分類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于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shù)是優(yōu)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xiàn)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書籍。

      優(yōu)缺點

      貢獻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yōu)秀漢族民歌如《陌上!、《東門行》等見于《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于後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撰的!赌咎m詩》和《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

      它的編次是把每一種曲調的“古辭”(較早的無名氏之作)或較早出現(xiàn)的詩放在前面﹐後人的擬作列于後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詩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響。例如﹐“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書?樂志》中﹐僅載了曹操的擬作﹐而在此書中卻錄有漢代古辭。曹操的擬作雖然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都高于“古辭”﹐然而要說明這種曲調的來源及其本意﹐就遠不如古辭明顯﹐又如《陌上!愤@個曲調﹐據(jù)《古今樂錄》本是漢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調曲”﹐在《宋書·樂志》中卻只錄了曹操﹑曹丕的擬作和晉樂所奏的一首改寫屈原《九歌?山鬼》的詩﹔至于《陌上!返墓呸o卻列入了“大曲”一類。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后人各種擬《陌上!范鞯脑姪o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艷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穼髞砦娜说姆N種影響。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yè)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后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并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它反映了漢族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以及音樂和詩歌的關系﹐對各種樂曲的相同題目﹐它指出了前代樂曲與后代樂曲的繼承關系。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shù)慕榻B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yè)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傳聞﹐未可信從。

      缺點

      《樂府詩集》也存在較多的缺點,F(xiàn)列舉幾個: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就曾指出本書把某些文人詩列入樂府題目之中不大恰當。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調﹐因此所錄歌辭往往和關于曲調的敘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辭中的《水調歌》﹐編者認為是隋煬帝游江都時制﹐而書中所錄“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實這些曲辭﹐恐怕是雜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顯然是杜甫的詩。

      關于此書的分類﹐近代學者也曾有過爭論﹐如書中的相和歌辭和清商曲辭的界線﹐梁啟超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中認為“清商”乃漢魏時的“清商三調”﹐郭茂倩把“吳聲歌”﹑“西曲歌”稱為“清商曲辭”﹐而把漢魏的“清商三調”歸入“相和歌辭”是承襲了南宋鄭樵《通志》之誤。黃節(jié)不同意梁說﹐他認為漢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晉“清商三調”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後﹐魏晉“清商曲”的曲調亦已不傳﹐所以鄭樵所列“清商”﹐只錄晉以后的南方民歌【《〈宋書·樂志〉相和與清商三調歌詩為鄭樵〈通志·樂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調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論清商曲書》】。

      《樂府詩集》賞析

      【作者簡介】郭茂倩,據(jù)馬茂軍考證,生卒年為1041-1099年,祖籍太原;另據(jù)《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載,字德粲,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四庫全書總目》稱“《建炎以來繁年要錄》載茂倩為侍讀學士郭裦(音bāo)之孫,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詳。本渾州須城(今山東東平縣)人,此本題曰太原,蓋署郡望也”。

      郭茂倩編撰有《樂府詩集》一百卷,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樂府詩,也是研究樂府詩的重要著作。

      【書籍簡介】《樂府詩集》共一百卷,搜羅宏富,上至陶唐古謠諺,下至五代,為古代最完備的樂府詩歌總集。全書分為十二類:郊廟歌辭十二卷,燕射歌辭三卷,鼓吹曲辭五卷,橫吹曲辭五卷,相和歌辭十八卷,清商曲辭八卷,舞曲歌辭五卷,琴曲歌辭四卷,雜曲歌辭十八卷,近代曲辭四卷,雜歌謠辭七卷,新樂府辭十一卷。這種分類法比較概括精當,能體現(xiàn)樂府詩的發(fā)展變化。

      《隋書·樂志》和《通典·樂典一》,沿漢明帝時的方法,分樂府詩為四類:大予樂、雅頌樂、黃門鼓吹樂、短簫鐃歌。但這種四分法,已不能涵蓋三國以后新的樂府詩。而宋代鄭樵的《通志·樂略》,把樂府詩分為五十三類,則又顯繁瑣!稑犯娂返姆诸惙,不僅繁簡適中,歸類也較恰當。當然也有個別不盡妥貼之處,如南朝梁簡文帝的《斗雞》詩,不是歌辭,卻被當作樂府詩收入。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出現(xiàn)這些小疵是難以避免的。

      《樂府詩集》具有極高的價值。這首先體現(xiàn)在每類歌辭之前的解題。作者詳細考證每種曲調的起源、內容演變,敘述得有條有理!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它“征引浩博,援據(jù)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由于該書題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傳,其論點精辟有據(jù),因而成為后世研究樂府詩的寶貴資料!稑犯娂芳媸詹⑿,不僅收錄郊廟、燕射歌辭之類的宮廷、貴族樂歌,而且大量收錄剛健清新的民歌,為中國古代樂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同時,此書編排很有特色:樂府古辭列在前面,文人擬作列在后面;古辭多前列本辭,后列入樂所改。據(jù)此,可考見同一曲調歌辭流變的各種情況,和研究民間文學如何影響文人的創(chuàng)作。

      【版本】《樂府詩集》較完善的版本,有宋本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編輯部用宋本影印本作底本,參考有關各史的樂志、作家本集和《藝文類聚》等類書作點校,排印出版,后附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是迄今最好的本子。

      《樂府詩集》古詩詞

      1、雞鳴歌

      未知:佚名

      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

      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

      千門萬戶遞魚鑰,宮中城上飛烏鵲。

      2、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3、王明君

      魏晉:石崇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悲且鳴。

      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

      父子見陵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茍生。

      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愿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

      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

      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并。

      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4、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披香殿前花始紅,流芳發(fā)色繡戶中。繡戶中,相經過。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圣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5、對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

      6、吁嗟篇

      兩漢:曹植

      吁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

      長去本根逝,夙夜無休閑。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風起,吹我入云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淵。

      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

      宕宕當何依,忽亡而復存。

      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

      流轉無恒處,誰知吾苦艱。

      愿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

      糜滅豈不痛,愿與株荄連。

      7、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疆。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zhí)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8、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9、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哀。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翻譯:

      上天呀!

      我渴望與你相知相惜,

      長存此心永不褪減。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見,

      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

      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

      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

      我才敢將對你的情意拋棄決絕!

      10、《采蓮曲·越女》

      ——唐

      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11、橫江詞六首(其二)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12、上陽白發(fā)人

      唐代:白居易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

      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余人,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便承恩,臉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鞵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

      13、舂歌

      兩漢:戚夫人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14、朱鷺

      兩漢:佚名

      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 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

      15、妾心如鏡面,一規(guī)秋水清。 郎心如鏡背,磨殺不分明。

      16、上云樂

      唐代:李白

      金天之西,白日所沒。

      康老胡雛,生彼月窟。

      巉巖容儀,戍削風骨。

      碧玉炅炅雙目瞳,黃金拳拳兩鬢紅。

      華蓋垂下睫,嵩岳臨上唇。

      不睹詭譎貌,豈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嚴父,元氣乃文康之老親。

      撫頂弄盤古,推車轉天輪。

      云見日月初生時,鑄冶火精與水銀。

      陽烏未出谷,顧兔半藏身。

      女媧戲黃土,團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間,濛濛若沙塵。

      生死了不盡,誰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東溟植扶桑。

      別來幾多時,枝葉萬里長。

      中國有七圣,半路頹洪荒。

      陛下應運起,龍飛入咸陽。

      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

      叱吒四海動,洪濤為簸揚。

      舉足蹋紫微,天關自開張。

      老胡感至德,東來進仙倡。

      17、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18、洛陽女兒行

      唐代: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19、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0、匈奴歌

      兩漢:佚名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21、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22、薤露

      兩漢:佚名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23、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

      24、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25、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啾。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啾,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26、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27、箜篌謠

      唐代:李白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圣,管蔡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28、橫江詞六首(其四)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 濤似連山噴雪來!

      29、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xiè dié)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niǎo),魚尾何簁簁(shāi)!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紅塵一醉,愿得一人心。煙火夫妻,白首不相離。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紅顏易逝,伊不離君不棄。相濡以沫,執(zhí)子之手偕老。青色煙雨,孤影等你歸來.......

      30、薤露

      兩漢:曹植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愿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

      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何況于士人。

      孔氏刪詩書,王業(yè)粲已分。

      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

    【《樂府詩集》的簡介】相關文章:

    樂府詩集木蘭詩賞析11-11

    王勃的詩集及王勃簡介04-19

    江南(漢樂府民歌)賞析07-03

    長歌行漢樂府古詩01-12

    王維詩集11-16

    李清照詩集03-27

    李清照的詩集01-28

    李商隱詩集03-27

    李白樂府詩歌的審美價值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