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蝶戀花晏殊全文

    時間:2023-09-12 14:26:47 滿全 晏殊 我要投稿

    蝶戀花晏殊全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蝶戀花晏殊全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蝶戀花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譯文

      清晨的欄桿外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里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注釋

     、诺麘倩ǎ河置傍P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稑氛录贰稄堊右霸~》并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茩懀╦iàn):古建筑常于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上承屋角,下臨階砌,謂之檻。至于樓臺水榭,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

     、橇_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炔恢O(ān):不了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離恨:一作“離別”。

      ⑸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实颍核ヂ洹1虡洌壕G樹。

     、瞬使{:彩色的信箋。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兼:一作“無”。

      創(chuàng)作背景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寫深秋懷人,是“太平宰相”晏殊的代言體作品。此詞具體的創(chuàng)作時間以及創(chuàng)作契機已經難以考證。

      名家點評

      清·陳廷焯《大雅集》卷二:“纏綿悱惻,雅近正中!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爾!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鑒賞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晏殊的蝶戀花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首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俺睢薄捌倍,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第二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jié)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边@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里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吧介L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嘆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晏殊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zhèn)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蝶戀花晏殊全文】相關文章:

    蝶戀花晏殊翻譯12-05

    晏殊的《蝶戀花》賞析04-18

    晏殊蝶戀花翻譯10-24

    有關蝶戀花晏殊11-03

    蝶戀花晏殊譯文07-04

    《蝶戀花》晏殊原文03-30

    晏殊《蝶戀花》賞析03-22

    蝶戀花晏殊詩詞鑒賞07-04

    蝶戀花晏殊原文賞析07-04

    北宋晏殊蝶戀花賞析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