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安石京兆萬年人的原文與閱讀答案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曾祖孝寬,為周大司空、鄖國公。祖津,隋大業(yè)末為民部侍郎,與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戰(zhàn)于東門,為密禽。后王世充殺文都而津獨免,密敗,復(fù)歸洛。世充平,高祖素與津善,授諫議大夫,檢校黃門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為成州刺史。
安石舉明經(jīng),調(diào)乾封尉,雍州長史蘇良嗣器之。永昌元年,遷雍州司兵參軍。良嗣當(dāng)國,謂安石曰:“大才當(dāng)大用,徒勞州縣可乎?”薦于武后,擢膳部員外郎,遷并州司馬,有善政,后手制勞問,陟拜德、鄭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茍言笑,其政尚清嚴(yán),吏民尊畏。
久視①中,遷文昌右丞,以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讀,尋知納言事。時二張②及武三思寵橫,安石數(shù)折辱之。會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③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賤類,不當(dāng)戲殿上!鳖欁笥乙觯允,后以安石辭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國,復(fù)為侍中、中書令,進(jìn)開府儀同三司。太平公主有異謀,欲引安石,數(shù)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傾心東宮卿胡不察對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稱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國語此必太平公主計也!钡圹侨辉唬骸扒湮鹧裕拗!敝鞲`聞,乃構(gòu)飛變,欲訊之,賴郭元振保護(hù),免。遷尚書右仆射兼太子賓客、同三品,俄罷政事,留守東都。
會妻薛怨婿婢,笞殺之,為御史中丞楊茂謙所劾,下遷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請,拒之。皎弟晦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遺制,而宗楚客、韋溫削相王輔政語,安石無所建正,諷侍御史洪子輿劾舉,子輿以更赦不從。監(jiān)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詔與韋嗣立、趙彥昭等皆貶,安石為沔州別駕。皎又奏安石護(hù)作定陵,有所盜沒,詔籍其贓。安石嘆曰:“祗須我死乃已。”發(fā)憤卒,年六十四。開元十七年,贈蒲州刺史。天寶初,加贈左仆射、郇國公,謚文貞。二子:陟,斌。 (《新唐書》)
【注】①久視:唐代年號。 ②二張: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戲,下棋的一類的游戲。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后王世充殺文都而津獨免 免:幸免
B.后手制勞問,陟拜德、鄭二州刺史 陟:登高
C.時二張及武三思寵橫 寵:恃寵
D.主竊聞,乃構(gòu)飛變 構(gòu):設(shè)計陷害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組是( )
A.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傾心東宮/卿胡不察/對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稱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國/語此必太平公主計也
B.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傾心東宮/卿胡不察/對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稱/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國語此必太平公主計也
C.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傾心/東宮卿胡不察/對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稱/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國語/此必太平公主計也
D.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傾心東宮/卿胡不察/對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稱/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國語/此必太平公主計也
6.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敘述了韋安石人生的起伏,有平步青云的時光,輔佐過武后、中宗、睿宗,晚年因得罪小人而一再遭誣陷,最后憂憤而亡。
B.韋安石為人剛正不阿,對倚仗武后寵信而胡作非為的武三思及張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責(zé)羞辱他們。
C.雍州長史蘇良嗣器重韋安石,向武后舉薦他,韋安石被任命為膳部員外郎,他為官有政績,朝廷經(jīng)過長期的考察,最終提拔他為文昌右丞。
D.太平公主準(zhǔn)備謀反,想要拉攏韋安石,因韋安石拒絕了她,并且得知韋安石在睿宗那里揭發(fā)她的陰謀,于是想要審訊他。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安石性方重,不茍言笑,其政尚清嚴(yán),吏民尊畏。(4分)
。2)顧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辭正,改容慰勉。(3分)
。3)皎又奏安石護(hù)作定陵,有所盜沒,詔籍其贓。(3分)
參考答案
4.B 陟,晉升,進(jìn)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guān)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D 文言斷句能力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斷句時首先要仔細(xì)閱讀文段,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種標(biāo)志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具體做法,可以找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找虛詞(如句首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句首關(guān)聯(lián)詞、句首時間詞等),找對話(注意曰、云、言等詞),找修辭(如對偶、反復(fù)之類),找固定結(jié)構(gòu)(如“是以”、“以故”等),找對稱句式。本題所給文段從內(nèi)容來看 “一日”“安石”“朝廷”“東宮”“太子”“仁孝”“天下”“陛下”“太平公主”“大功”都是名詞;“傾心”“不察”“安得”“亡國語”都可以看作是一個詞,這些都可以作為斷句的依據(jù),而“曰”更是斷句的標(biāo)志。
6.C 由久視 知是年號,而不是長期考察
7.(1)韋安石性格持重,少言笑,為政清廉嚴(yán)肅,他所在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敬畏他。
。2)韋安石回頭召左右的人把蜀商宋霸子等拉出去,在座的都大驚失色,武后因為韋安石言辭正直,就改變面色安撫他。
(3)姜皎又上奏韋安石在建修定陵時,偷盜私藏財物,朝廷下詔追查他的贓款。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jìn)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dá)到詞達(dá)句順。 (2)句中“顧”,回頭看;“左右”,左右的人;“引出”,拉出去;“坐”通座;“以”,因為;“改容”,改變面色。(3)“有所”,有……的財物;“盜沒”,偷盜、貪沒;“籍”,登記,追查。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數(shù)人于前博戲引:招引
B. 時太平公主與竇懷貞等潛有異圖潛:暗中
C. 安石不能正其事 正:正確對待
D. 安石嘗檢校定陵造作,隱官物入己造作:營造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愿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B. 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愿/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C. 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愿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D. 陛下何得亡國之言/此必太平之計/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稱/愿陛下無信讒言以致惑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蘇良嗣十分器重韋安石,認(rèn)為他是棟梁之才,不該在州縣這些地方官任上耗費時光,特意把韋安石推薦給武則天。
B. 韋安石為人剛正不阿,對倚仗武后寵信而胡作非為的武三思及張易之兄弟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責(zé)羞辱他們。
C. 太平公主打算謀反,想拉攏韋安石,但韋安石拒絕了她;又因為韋安石在睿宗那里揭發(fā)了她的陰謀,于是就構(gòu)陷拘捕了韋安石。
D. 韋安石為政清廉嚴(yán)明,深受官民敬畏;在朝中任要職盡心盡力,敢作敢為;晚年因得罪小人遭貶謫陷害,最終憂憤而亡。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因顧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為失色。則天以安石辭直,深慰勉之。
(2) 子輿以事經(jīng)赦令,固稱不可。監(jiān)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
參考答案
4.C
5.D
6.C
7.(1) (5分)
于是目視左右,命令把他們驅(qū)逐出去,在座的人都為此驚慌失色。武則天認(rèn)為韋安石言辭直率,對他深加安慰勉勵。(句意2分,“顧”“座者”“直”各1分。)
(2) (5分)
子輿因為此事發(fā)生在敕令之后,堅持說不行。監(jiān)察御史郭震迎合姜皎等人的意圖,越級上奏。(句意2分,“固”“希”“越次”各1分)
【參考譯文】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曾韋孝寬是北周大司空、鄖國公。他的祖父韋津,在隋煬帝大業(yè)末,做過民部侍郎。與元文都等在洛陽留守,抵抗李密軍隊?wèi)?zhàn)于東門外,兵敗,被李密俘獲,到王世充殺元文都等,韋津獨免于難。后來,李密戰(zhàn)敗,韋津回到洛陽,此時,王世充被平定,唐高祖與韋津有舊交,授予韋津諫議大夫、檢校黃門侍郎之職。后來外任陵州刺史,去世。韋安石的父親韋琬,做過成州刺史。
韋安石考明經(jīng)科而中舉,授乾封縣尉。雍州長史蘇良嗣很看重他。永昌元年任雍州司兵參軍,蘇良嗣當(dāng)時是文昌左相,他對安石說“:大才須大用,何必在州縣事務(wù)上徒勞呢!碧K良嗣特意向武則天推薦韋安石,于是拜為膳部員外郎、升并州司馬。有政績,武則天親書詔令慰問韋安石,又提拔先后任德、鄭二州刺史。韋安石性格持重,少言笑,為政清廉嚴(yán)肅,他所在的地方官吏百姓都敬畏他。
久視年(700),升遷文昌右丞,不久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兼任宰相)兼太子左庶子。當(dāng)時,張易之兄弟和武三思皆恃寵濫用職權(quán),肆無忌憚。韋安石多次挫敗了他們的傲氣。有一次,武則天曾在內(nèi)殿賜宴,張易之引來四川商人宋霸子等數(shù)人,在宴前博戲。韋安石跪奏:“蜀商等賤類,不應(yīng)該登赴此筵。”韋安石回頭召左右的人把蜀商宋霸子等拉出去,在座的都大驚失色,武后因為韋安石言辭正直,就改變面色安撫他。
睿宗即位,拜韋安石為太子少保,改封為郇國公。又先后任侍中、中書令。又加官為開府儀同三司(唐為文散官第一等,即不帶職官,亦與朝參俸祿)。當(dāng)時,太平公主懷藏謀反之心,將拉攏韋安石參與其事,公主多次派子婿唐晙邀韋安石到她的宅第,韋安石竟然拒而不往。睿宗曾經(jīng)密召韋安石,對他說:“聽說朝廷大臣都傾心于太子,卿為什么沒有察覺呢?”韋安石答道:“太子仁明孝友,為天下所稱贊, 有大功于國家,現(xiàn)在怎么說出這些亡國的話來,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計謀!鳖W隗@惶道:“卿不要說了,朕知道了!碧焦髀犝f,于是捏造一些無根據(jù)的話誣陷韋安石,想要究其罪行。幸好靠郭元振保護(hù)獲免。調(diào)任尚書左仆射,兼任太子賓客,依舊是同中書門下三品,不久罷免他主政事,充任東都留守。
正趕上安石的夫人薛氏懷疑女婿所寵愛的婢女以邪惡的詛咒殺害了女兒,派人把婢女捉來拷打致死,被御史中丞楊茂謙檢舉,降任蒲州刺史。沒多久,又轉(zhuǎn)調(diào)青州刺史。韋安石初在蒲州,太常卿姜皎有事拜托韋安石幫忙,韋安石拒絕了他,姜皎的弟弟姜晦任御史中丞,以韋安石等做宰相時,一同接受了中宗的遺留的詔令,造成宗楚客、韋溫削除了相王輔政的權(quán)力為理由,韋安石又不能拿事實辨清此事,姜晦便要侍御史洪于輿舉報。但洪于輿以這件事是已經(jīng)有赦免令的,堅持稱不能舉報。監(jiān)察御史郭震上奏,于是朝廷下詔:韋嗣立、趙彥昭等人都被貶,安石為沔州別駕。姜皎又上奏韋安石在建修定陵時,偷盜私藏財物,朝廷下詔追查他的贓款。韋安石嘆道:“這只不過要我死罷了!庇谑菓嵓ざ廊,終年六十四歲。開元十七年(729),贈蒲州刺史;天寶初年,追贈尚書左仆射、郇國公,謚號文貞。韋安石有二子:韋陟、韋斌。
【韋安石京兆萬年人的原文與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竹石閱讀答案06-12
蘇軾《子思論》的原文與閱讀答案08-26
《宋史王安石傳》的原文與閱讀答案08-12
《老河兵與二石獸》閱讀答案07-06
《元史石普》閱讀答案11-18
《唐臨,京兆長安人》閱讀題及答案11-18
《河中石獸》的語文閱讀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