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

    時間:2024-10-19 08:18:09 余光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

    【余光中《當我死時》原文】

      當我死時,葬我

      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枕我的頭顱,白發(fā)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jīng)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中國的眼睛

      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的重慶,代替回鄉(xiāng)

    【余光中《當我死時》評

      1966年的一個寒夜,受聘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任副教授的臺灣詩人余光中,抑郁寡歡,臨窗西望,思念著遙遠的祖國。自從1948年7月離開大陸遷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臺灣求學去),秋風落葉已經(jīng)有十七年了。二十歲去國,三十七歲懷鄉(xiāng),還不知何日是歸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的“最美最母親的國度”,臥聽兩旁一江一河的滔滔東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寫成這首《當我死時》。他想起了四川重慶江北悅來場,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在那里讀過中學,那里多山多樹多,在春霧迷蒙的林中啼喚著:“行不得也,哥哥!”這使他聯(lián)想起南宋辛棄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聞”。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稱江南人,在這首詩里他卻不想南京而想重慶——多的山城。該是啼鳥喚人歸吧?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一】

      這首詩是1966年作者在美國密西根州寫的。旅漂泊的生涯使得余光中的懷鄉(xiāng)病日益深重,該詩表現(xiàn)的便是詩人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思念。詩人把祖國比作一張“最縱容最寬闊的床”,希望自己死時能“坦然睡去”,這實際上是把祖國當作是人生最終的也是最圓滿的歸宿。

      該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超現(xiàn)實的想像。詩人想像自己的身軀異常龐大,死時能夠“睡整張大陸”。所寄寓的意思便是全身心地融入祖國,徹底地擁有祖國。詩人還故意地顛倒現(xiàn)實情境和想像情境的關系,“一個中國的青年”在“密西根向西瞭望”本是現(xiàn)實的情形,而詩中卻把它處理成“睡整張大陸”而“滿足地想”的內(nèi)容。這種情境的顛倒使得整個詩的形象非常奇特。

      詩人非常注重語言的變化。如,“最美最母親的國度”,“母親”一詞是名詞活用為形容詞,凝練、貼切而又新穎。再如,“最縱容最寬闊的床”,“縱容”一詞是動詞活用為形容詞,寫出了極度自由舒坦的理想境界。“餮地圖”中,“餮”一詞本是貶義,是貪婪之徒的意思,用在此卻恰如其分地寫出了詩人對祖國的至愛。

      (作者:卞新國,選自《臺港文學名家名作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二】

      詩有14行。前8行以“安眠”為主要意向,把死亡視為一種憬、一種滿足,節(jié)奏舒緩,速度均勻。但是,在這安魂曲般溫婉祥和、悠然恬靜的情調下,掩藏著怎樣一種泣血的哀慟啊!一個年僅38歲的人,對生還已絕望,要用死后歸葬的幻想來安慰自己,還不足以說明他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嗎?這種退而求次的表達,強化了詩的張力,豐富了詩的內(nèi)涵。詩的后半以快節(jié)奏傳達心情的急切,把那熱愛祖國山河、渴望落葉歸根的情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作者:凌永康)

    【余光中《當我死時》鑒賞】相關文章:

    余光中《當我死時》閱讀及賞析10-10

    余光中當我死時練習及答案06-20

    余光中《當我死時》原文閱讀及賞析10-14

    余光中詩歌《等你,在雨中》鑒賞09-08

    《野有死麕》詩經(jīng)鑒賞10-09

    當我真的有愛時散文(精選16篇)07-04

    當我跑步時我在想什么的經(jīng)典散文08-26

    當我迷茫時我在想些什么散文08-31

    當我走路時我想些什么的短文散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