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古代寓言故事

    時間:2024-10-22 20:01:09 寓言 我要投稿

    古代寓言故事(合集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xùn)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都有哪些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寓言故事(合集15篇)

    古代寓言故事1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于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里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jié)拍顫動,我愿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饼R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后,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么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于是齊湣王發(fā)布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xí),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后都積極練習(xí),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shù)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古代寓言故事2

      來吧!讓我?guī)ьI(lǐng)你們?nèi)ミ@本書的世界里參觀一下吧!

      其中有一則寓言是我國古代最著名《庖丁解牛》。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庖丁,因為他堅持不懈練習(xí),最終從陌生到了熟悉到了然于心。另外,我還懂得了一件事做了許多遍之后就會變得無比的`熟練。

      我最喜歡的當(dāng)然是《楚莊王的寬容》啦!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楚莊王,他對別人很寬容,還很善良。通過這次的故事,我懂得了有時候,對他人的寬容正是對自己的寬容。

      我其次最喜歡的就是《空中樓閣》。那里有既愚蠢又不愛學(xué)習(xí)的主人家,竟然讓泥瓦匠不蓋第一層第二層樓,直接要蓋第三層樓,真是愚不可及呀!

      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我們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應(yīng)該踏踏實實,只有打好基礎(chǔ),才能將事情做好。想要一步登天,那只是空想。

      來吧!快來買這本書吧!這本書既豐富又多彩。

    古代寓言故事3

      羽毛未豐

      羽毛未豐,指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戰(zhàn)國時期,蘇秦到秦國去,想勸說秦國征伐六國,稱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對他的意見不感興趣,說道:“現(xiàn)在的秦國,就好比一只羽毛還未長全的小鳥,如果硬要展翅高飛,必定會遇到災(zāi)禍。先生從很遠的`地方來到我國,對我進行開導(dǎo),我表示感謝?墒牵P(guān)于爭霸稱帝的事,還是以后再說吧。”

      蘇秦不愿意就此離去,于是給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說明爭霸的重要性?墒,秦惠王對他的意見越來越反感。這時,蘇秦的資財也耗費光了,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家去了。

    古代寓言故事4

      【徐王互嘲】

      北齊徐之才被授封西陽王,尚書王元景戲說之才道;“人名之才,有何義理?依我所解,當(dāng)是乏才!

      之才也不示弱,隨聲反譏說:“王之為字,加言為枉,近犬使狂,加頸足就成馬,施角尾而成羊!痹盁o言以對。

      【出頸無明】

      徐之才常與盧元明互嘲取樂。一次,徐之才宴客,盧元明也在座。徐即嘲元明道:“去頭則是兀明,出頸則是無明,減半則是無日,變聲則是無盲。”元明笑而無以對答。

      【煎餅之謎】

      南北朝時,一天北齊皇帝高祖對幾個大臣說:“我出個謎語你們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動甬猜出來:“煎餅!

      原來“卒律葛答”是當(dāng)時北方少數(shù)民族突厥語,譯成漢語是“前火食并!薄扒盎稹焙汀笆巢ⅰ闭媒M成“煎餅”二字。

      高祖又讓大臣們也出個謎。大伙還沒制作出來,石動甬卻說:“卒律葛答!”高祖沒猜出來,問他是什么?石動甬說:“是煎餅!

      高祖說:“這是我剛才出過的謎,你怎么又重復(fù)出呢?”

      石動甬談諧地說:“我是趁你的`煎餅鍋還熱,就跟著再做了一個。”高祖大笑

      【勝他一倍】

      北齊高祖常讀《文選》,稱贊郭璞的《游仙詩》寫得好。石動甬說:“這詩有什么好?若令小臣作,定勝他一倍!备咦婕戳钏髟。

      動甬說:“郭璞《游仙詩》云:‘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小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M不勝他一倍?”高祖大笑。

      【世尊騎!

      石動甬對法師說:“佛常騎什么東西?”

      法師回答說:“有時坐千葉蓮花,有時乘六牙白象!

      石動甬說:“原來法師一點不讀經(jīng)書,連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師問:“施主您讀經(jīng)書,知道佛騎什么?”

      石動甬說:“佛騎牛!

      法師問:“怎么知道佛騎牛呀?”

      動甬說:“經(jīng)書上說:‘世尊(舊時對佛的敬稱)甚奇(與“騎”諧音)特(古時解釋“!绷x)’,難道不是佛騎牛嗎?”旁人大笑。

    古代寓言故事5

      秀才討錢

      一位秀才正在書房里讀書,突然聽見敲門聲。開門一看,原來是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翁。相貌長得很古怪。讓進屋后,秀才問老者姓名,老人說:“我姓胡,名叫養(yǎng)真,其實是千年修煉得道的狐仙。因為仰慕您秀才的高雅,愿和您做個朋友,談?wù)剬W(xué)問和詩文!

      秀才從來豁達隨和,聽了并不以為怪,于是便同老翁談古論今起來。老翁十分博學(xué),談吐極為精彩風(fēng)雅,叩問他經(jīng)史百家的經(jīng)典要義,居然能理解深透,解釋精妙,真是出口成章,氣度不凡。秀才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因此對老翁十分佩服,從此結(jié)為知交。

      有一天,在交談中秀才小聲地請求老翁道:“您對我很好,可是,您看我這么窮,有時連飯都吃不飽。您是得道仙人,只要費舉手之勞金錢肯定會馬上到手。真對我好,何不給我一點小小的周濟幫助呢?”老翁一聽,沉默了一會兒,有點不以為然的`樣子。稍后又笑道:“這是很容易的事,但需要十幾個錢作母錢,好生許多子錢!毙悴耪辙k了。老翁于是同秀才來到一間密室,一邊慢慢踱步,一邊嘴里念咒語。忽然,只見無數(shù)的錢嘩啦啦地從房梁上下雨似地往下落,轉(zhuǎn)眼之間錢就堆了半屋,足有三尺高。老翁問秀才:“您看夠了嗎?”“夠了夠了!毙悴畔膊蛔越S谑莾扇讼群蟪鰜,把門關(guān)好。送走老翁后,秀才就進密室去取錢?砷_門一看,滿屋的錢頃刻都不見了,只剩下原來作母錢的十幾個錢,還稀稀落落地丟在地上。秀才大失所望,氣呼呼地去責(zé)問老翁為何欺騙和戲弄自己。老翁淡淡地對秀才說:“我本來是要和您結(jié)個文字之交相互切磋,并沒想到跟您合謀去廣積錢財。剛才滿屋子錢都是我臨時從別人那里借來的,為了清白,只好又還給人家去了。如果您還想發(fā)份外之財,就請您去找會偷盜的‘梁上君子’作朋友吧!老夫不能成全您了!闭f完,老翁拂袖而去。

      精神生活也要以物質(zhì)為基礎(chǔ),讀書人也需要錢,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可借旁門左道大發(fā)橫財,否則即使不遭致橫禍,也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秦士好古

      秦朝有個讀書人非常喜歡古物,即使價值十分昂貴也一定要求購。

      有一天,有人帶來了一張破席子。親自上門對他說:“過去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國事,就讓孔子坐在這張席子上!彼睦锓浅8吲d,認為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換了它。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拿了一根舊拐杖來賣,對他說:“這是周太王逃難時所用過的拐杖,它比孔子坐過的那席子要早幾百年,您用什么來報償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資金給了那人。又過了一陣,又有人拿來了一只快腐爛的木碗對這好古的讀書人說:“那席子和拐杖還不算很古,我這只碗是夏朝時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時要古得多!弊x書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資金和家產(chǎn)都已失去,無法解決衣食問題。于是,他披上哀公時的'破席子,拄著周太王的拐杖,拿著夏朝時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討,說:“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鑄造的錢幣的話,請賜一文給我吧!”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為好古而好古,為崇洋而崇洋,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就會產(chǎn)生拿著寶物討飯吃的悲劇。

      笨人撈豆

      隋朝時候有個人,他用大車拉了一車黑豆上京城去賣。這個人吃力地拉著車走啊走啊,到了灞頭,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個土坷垃絆了一咬。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車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滿滿一車黑豆也全部被倒進了水里。他從地上爬起來,看著水里的黑豆發(fā)愁了:這么多豆,一個人要撈到什么時候啊!想了一會兒,他決定回家去,叫家里人來幫他一塊兒撈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慮,撇下車和豆子就走了。

      這人剛一走,灞頭上的.人議論開了:“他這一去還不知什么時候回來呢,這么多豆讓水沖走了多可惜,不如我們拿回去吧!庇谑谴蠹乙黄饎邮,吵吵嚷嚷地撈豆子,不一會兒就全給撈走了,一顆也沒留下。

      不久以后,那個運豆的人回到了翻車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戲。這人以為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撈出來。剛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來了,轉(zhuǎn)瞬間就全都游散了。這個人奇怪極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嘆著氣自言自語地說:“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認識我了,離開我跑開了,我怎么會也不認識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間就多出了一條尾巴!”

      這個笨人判斷事物總是想當(dāng)然,卻不根據(jù)事實來做科學(xué)的分析,自然也就無法知道事情的真相。這樣辦事情當(dāng)然是不能成功的。

      笨人熬湯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笨人,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動腦筋、不假思索,常常做出一些糊涂事來惹人家笑話。

      有一次,他在家里熬一鍋菜湯。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試試咸淡合不合適,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湯出來嘗。這人喝了一點湯,咂了咂嘴巴,覺得似乎淡了一些,就隨手把裝著剩湯的木勺放到一邊,抓了一把鹽撒到鍋里。這時,鍋里的湯已經(jīng)加上鹽了,而木勺里的湯還是原來的湯,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來的那勺湯來嘗。嘗過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腦袋,又皺了皺眉頭,自言自語地說:“咦,明明加過鹽了,這鍋湯為什么還是這么淡呢?”

      于是這個人就又抓了一把鹽放進鍋里,但他還是沒有覺察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出了差錯,仍舊還是去嘗勺里的湯。勺里的湯自然還是淡的,他就又以為鍋里的湯鹽還是不夠,于是又往鍋里拼命加鹽。

      就這樣,木勺里的湯始終沒有更換過,他也重復(fù)著嘗一口湯、往鍋里加一把鹽的過程,也不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一滿罐鹽經(jīng)他這么一折騰,已經(jīng)見了底了,可他還撓著頭皮,百思不得其解地想:今天真是活見鬼了,為什么鹽都快要加完了,鍋里的'湯卻還是咸不起來呢?

      這個笨人實在是辦了一件傻事,通過沒有加鹽的湯來評定加過鹽的湯。事物總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nèi)艨偸峭ㄟ^相對僵化的局部來判斷全局的情況,又和這個笨人的錯誤有什么兩樣呢?

      答雞

      古希臘哲學(xué)家柏拉圖給人下了一個定義:“人是沒羽毛的動物!

      兩只腳的公雞得知后,咬緊牙關(guān)拔掉自己身上的羽毛,大模大樣地向人們宣稱:“瞧,我們是人了!”

      人們嬉笑不止。

      公雞惱怒地問:“人沒有羽毛,我們也沒有羽毛;人只有兩只腳,我們也只有兩只腳。難道這不是事實嗎?”

      人們請?zhí)K格拉底回答這個問題。蘇格拉底抓來一把癟谷撒在地上,兩只雞立刻撲了過去爭搶起來。它倆比賽似的把一粒一粒癟谷吞進肚子里。你啄得快,我比你啄得更快。誰都怕自己少吃了一粒。當(dāng)?shù)厣线剩下最后幾顆癟谷的時候,兩只公雞竟?fàn)幎菲饋。你啄我一口,我蹬你一爪,你叼著我的`冠子不放,我咬著你的脖子不丟,不一會兒,兩只公雞便都鮮血淋漓,遍體鱗傷地躺在地上不能動彈了。

      蘇格拉底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它倆拉開,笑道:“為了幾粒癟谷就斗成這樣,也配叫人么?”

      管莊子刺虎

      管莊子是遠近聞名的勇敢的獵手,他常常一個人獵殺虎豹豺狼,無所畏懼。

      一次,管莊子來到一座山前,見有兩只老虎在那里爭吃人肉,正在拼命廝打著。它們時而舉起前腿互相猛撲,時而互相咬住脖頸不放,兩虎的咆哮聲震撼著山林。

      管莊子舉起鋒利的獵叉,正要上前刺殺這兩只老虎,與他同行的管與連忙拉住他,說:“老兄且慢!”

      管莊子說:“還等什么?現(xiàn)在兩只老虎正在廝打,我得乘它們不備刺殺它們。不然的話,這兩只老虎一會兒平靜下來,重新和好,我還對付得了嗎?”

      管與說:“最好的時機還沒到。你想,老虎是兇猛的野獸;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們?yōu)闋帄Z這塊食物正瘋狂搏斗,最后不見一個高低,它們不會罷休。兩虎真的動怒拼打,弱些的肯定會被咬死,而強些的那只虎也會被咬傷。等到它們死的死了,傷的傷了,你再行動,只需要輕而易舉地將受傷的.老虎刺死,這兩只老虎就都屬于你了!

      管莊子恍然大悟。原來管與給管莊子出的是一個只需付出刺殺一只傷殘老虎的代價,卻能收到殺死兩只老虎的主意。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米從哪里來

      有個富翁很有錢,家里積聚著很多財產(chǎn),可就是不懂得知識,一家人孤陋寡聞愚蠢至極。特別是兩個兒子,表面看上去還人模狗樣,穿著華麗,可實質(zhì)上只不過是一對“繡花枕頭”,而當(dāng)父親的這個富翁卻從來也不知道教育他們。

      一天,艾子對那個富翁說:“您的兩個兒子雖然長得都很漂亮,可是都沒什么學(xué)問,又不通曉人情世事,將來長大了怎么能繼承您家祖先的基業(yè)呢?”

      富翁一聽很不高興,生氣地說:“誰說我家孩子不通世事?我家孩子又聰明又有才干,誰也比不上他們!

      艾子笑了笑,說:“把您兒子叫來,我不考什么別的,只想問問他們吃的米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他們說得清楚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算我錯了,我情愿承擔(dān)誣蔑不實的罪名,你說行不行?”

      富翁把兩個兒子喊來,站在艾子跟前。艾子笑著問他們說:“兩位公子,你們每天吃的`白米飯,不知這大米是從何而來?”

      富翁的兩個兒子一聽,心想:我以為是考我們什么了不得的學(xué)問哩,原來就這簡單的問題,米從何來?這不明擺著的事嗎?于是他們嬉皮笑臉地說:“我哥倆豈能連這點小事也不知道?米是從米缸里取來的!”

      富翁在一旁聽了,氣得直跺腳,臉上現(xiàn)出一種難堪的神情,他趕緊糾正他們說:“真是兩個笨蛋,愚蠢至極,米是哪來的都不知道!告訴你們,米是從田里取來的呀!”

      艾子笑了笑說:“有這樣的父親,還愁不會有這樣的兒子嗎!”

      看起來,養(yǎng)尊處優(yōu),脫離實際,就必然會一無所知。做長輩的一定要注意子女的知識教育,而不是只給予他們優(yōu)裕的物質(zhì)生活,到頭來,子女不成器,也有父輩的過錯。

    古代寓言故事6

      古時候有個叫支公的人,非常喜歡仙鶴。

      他常愛到仙鶴出沒的地方,遠遠地欣賞仙鶴吃東西、散步時的一舉一動,簡直看得入了迷。他常常想:要是能有仙鶴長久為伴,那該多好。

      終于,在支公搬到剡溪東峁山居住的時候,一位深知支公愛好的老朋友給他送來了一對仙鶴。

      支公高興極了,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對待仙鶴,給它們吃上好的食物,細心照料它們的`起居,高興的時候,支公還常把仙鶴摟在懷里跟它們說話。

      仙鶴的活潑可愛也使支公的晚年一點都不寂寞,它們給支公作伴,跳舞給支公看,時間久了,支公和仙鶴的感情越來越深厚。

      時光飛逝,仙鶴的羽毛很快長齊了,它們天天撲棱著翅膀,想飛到屬于它們的遙遠的地方去。支公實在是舍不得仙鶴離開,猶豫再三,還是用剪刀把仙鶴的翅膀剪短了。

      這下子仙鶴真的沒有辦法飛起來了。

      它們總是先撲打一陣翅膀,然后又回頭看看,接著就沮喪地低下頭,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仙鶴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歡叫起舞了,沒有了活力,沒有了生氣,連眼睛都一天天地暗淡下去了。

      支公對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后悔極了,告訴自己說:

      “既然仙鶴有直上云霄,去見識更廣闊的天空的志向,我又怎么能強行把它們留在我跟前,只供自己觀賞呢?”

      支公從此更加精心地飼養(yǎng)兩只仙鶴,讓它們的翅膀很快又長齊了。

      于是支公就帶著仙鶴來到野外,把它們放到地上,依依不舍地對它們說:

      “仙鶴啊,快飛吧,到遠方去實現(xiàn)你們的理想去吧!”

      仙鶴拍打著翅膀飛上藍天,鳴叫著在支公頭上盤旋了幾圈,好像在感謝他的恩情,然后自由自在地向遙遠的天邊飛去了。

      支公雖然舍不得仙鶴,但他理解仙鶴的志向,最終放了仙鶴,這才是真正的愛鶴。

      同樣道理,真正愛惜有才能的人,就應(yīng)該給他們施展身手的空間,不要把他們規(guī)定在狹隘的小圈子里面。

    古代寓言故事7

      好諛亡國

      虢國的國君平日里只愛聽好話,聽不得反面的意見,在他的身邊圍滿了只會阿諛奉承而不會治國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國終于亡國。那一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愿意顧及國君的,虢國的國君總算僥幸地跟著一個車夫逃了出來。

      車夫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夫趕緊取過車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干糧,讓國君吃喝。國君感到奇怪,車夫哪來的這些食物呢?于是他在吃飽喝足后,便擦擦嘴問車夫:

      “你從哪里弄來這些東西呢?”

      車夫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

      國君又問:“你為什么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

      車夫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饑、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夫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么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夫說:“您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國君聽到這里,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夫大聲吼叫。

      車夫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于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么會亡國而逃呢?”

      車夫這次只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了!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么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夫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心里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里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著車夫的腿睡著了。

      這時,車夫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于是車夫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后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這位亡國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如果一個人只愛聽奉承話,聽不進批評意見,又一味執(zhí)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后果將是十分可悲的。

    古代寓言故事8

      這個成語來自《荀子·勸學(xué)》:"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它多比喻技能雖多而不精,雖多無益。梧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鼯鼠。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動物叫梧鼠,它的形狀似兔子,腹旁有飛膜,有點象蝙蝠的'翅膀,毛色青黃。還有人把它們叫做石鼠或者五枝鼠。

      據(jù)說梧鼠的本領(lǐng)很多,可是哪一種也學(xué)得不精。鼯鼠利用腹側(cè)的膜能做短距離的飛行,卻連房子也飛不過去;它會爬樹,卻爬不高,連樹頂都爬不上去;它也能游泳,卻連小河溝也游不過去;它也會挖洞,卻挖不成能藏自己的洞穴;它也會奔跑,卻跑不過其它的動物,連人都能輕易地追上它。

      所以由于鼯鼠樣樣都學(xué),卻沒有一種技藝能在危難時救自己的命。它們名義上學(xué)會了五種本領(lǐng),可是一種本領(lǐng)也沒有真正學(xué)會,這是淺嘗輒止的壞習(xí)慣造成的。

      荀子很贊賞蚯蚓的風(fēng)格,它沒有銳利的牙齒,沒有強勁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泉水,這是因為它們做事用心專一的緣故。

    古代寓言故事9

      古時候,有一個婦人,她有兩個孩子:一個三歲的兒子,一個兩歲的女兒。

      有一天,她去河邊洗衣服,孩子無人照管,她就把孩子帶到了河邊的沙灘上玩,自己在河邊洗衣服。

      她一邊洗衣服,一邊時不時地看看在沙灘上玩耍的兩個孩子,見他們玩地挺開心,也不會有什么危險,于是就放心大膽地洗起衣服來。

      衣服很多,她洗到一大半的時候,已經(jīng)很累了,于是就想到沙灘那邊去歇息,順便照看一下孩子。

      她剛站起來,伸了一個懶腰,轉(zhuǎn)身一看:

      不好,一只大老虎正接近她的兩個孩子,她想過去救自己的孩子,可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老虎已經(jīng)離孩子很近了。

      婦人受了驚嚇,一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去了。

      兩個小孩見有一只大貓從山上跑下來了,頭上還寫著一個“王”字,他們一點兒也不害怕,接著玩自己的。

      老虎看見兩個小孩見了它也不害怕,感到很奇怪:

      平日里,不管是山里的小動物,還是村莊里的人沒有一個見了自己不跑的,可為什么偏偏這兩個小孩一點也不害怕呢?

      于是它就決定再走近一點兒,嚇唬嚇唬他們。

      老虎就站在了兩個小孩的身邊,可是兩個小孩不僅沒有躲開,還故意靠近老虎,小男孩看見有一只大貓站在身邊,還很頑皮地拌著鬼臉:“妙嗚,妙嗚”地學(xué)起貓叫了。小女孩兒還用手去摸老虎的`尾巴。

      老虎就更感到驚奇了,他用頭去撞撞那個小男孩,又用頭碰碰小女孩兒,想嚇跑他們,可是他們還是不害怕,又繼續(xù)和老虎玩起來。

      老虎見兩個小孩絲毫沒有怕它的意思,就只好悻悻地走掉了。

      那個掉進水里的婦人好不容易才從水里爬起來,趕緊跑過來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被老虎傷害,結(jié)果老虎竟然跑掉了,不由得感到驚奇,她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高興地哭了。

      但是,她始終不明白老虎到底是為什么走掉的。

      原來,老虎吃人之前總要先嚇嚇?biāo)麄儯绻,你怕他們,它就會吃掉你,如果你不怕它,它的恐嚇就沒什么用了。

      看起來,面對危險或貌似強大的敵人時,你越是害怕,可能還會招來災(zāi)禍;如果鎮(zhèn)定、無所畏懼,說不定還會有轉(zhuǎn)危為安的奇跡出現(xiàn)。

      俗語說:“東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銜其頭,西家小兒不識虎,執(zhí)鞭驅(qū)虎如驅(qū)牛。”

    古代寓言故事10

      【獵鷹擒鵬】

      楚文王年輕的時候,特別喜愛打獵。他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只超凡脫俗、勇猛無比的獵鷹跟隨左右,在打獵時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他命人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懸賞重獎獻上優(yōu)秀獵鷹的人。

      果然有一天,一個人風(fēng)塵仆仆地來拜見他,獻給他一只獵鷹。這只獵鷹體態(tài)矯健,渾身的羽毛光滑油亮,像一匹褐色的緞子,沒有一絲雜色,足爪銳利得閃出道道寒光,樣子威武神駿,果然不同于一般的獵鷹。楚文王很是快樂,想早些看到新得的獵鷹一試身手,于是就帶著它到云夢澤去打獵。

      楚文王叫人挖下了許多陷阱,里面埋上尖刺,又布下了大量用來捕捉動物的夾子和羅網(wǎng),然后下令放火燒荒。一時間,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大小飛禽走獸爭相奔逃。這樣沒頭沒腦的一陣亂穿,被火燒傷的、被煙熏倒的、掉進陷阱的、被夾子夾住的、被網(wǎng)罩住的動物不計其數(shù)。趁著這有利的時機,獵鷹們紛紛豎起了頸上的羽毛,拍打著雙翅,競相沖出去捕捉獵物,到主人面前邀功請賞。但不知為什么,這只剛被獻上的獵鷹卻伸著頸項,瞪著眼睛呆滯而漠然地瞧著眼前這一切,一點也沒有預(yù)備去搏擊的意思。

      楚文王非常失望,將獻鷹的人叫到跟前說:“我的那些鷹已經(jīng)為我捕獲到了許多獵物了,只有你獻的這只鷹連動也沒動過,寸功未立。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拿這種下等的蠢物來欺騙我,真是太不像話了!”

      獻鷹的人辯解說:“我獻的這只鷹假如也只和普通獵鷹一樣,只有捕捉野兔山雞之類獵物的能耐,那我怎么敢把它獻給大王呢?請您耐心地等待顯示它才能的機會吧。”

      楚文王的怒氣還未消,突然看見云霧中有一只巨大的飛禽在滑翔,全身雪白。它速度奇快,看不清形狀,閃了幾閃就不見了。這時候,那只獵鷹雙眼光芒四射,展翅如一道閃電般沖向天空,一剎間也消滅在人們的視線以外。

      過了一會兒,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待人們定睛細看,才發(fā)覺是一片片雪白的.羽毛。然后,一股殷紅的鮮血像雨一般傾注下來,大家都被這奇觀驚呆了。最后,一只碩大無朋的鳥掉落下來,兩翅蓋住了大片土地,粗粗一量,竟然有十幾里寬。

      大家一時都不認識它畢竟是什么鳥,有一位博學(xué)多識的人終于認了出來,就告訴了楚文王說:“這就是大鵬!”楚文王大喜,于是重重賞賜了那個獻鷹的人。

      在一般的獵鷹都能做的事情面前,這只不平常的獵鷹卻顯得連平庸的獵鷹也不如,而遇到了大鵬后,它才顯出了本色。人也是一樣,真正有才能的人只有在關(guān)鍵時刻才能發(fā)揮出作用,我們要有眼光,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古代寓言故事11

      京城來的畫師技藝精湛,嘔心瀝血為東家畫了兩張畫圖。一張為“虎王飲水圖”,畫中一只斑斕猛虎在河邊喝水;另一張為“二龍戲珠圖”,畫面上兩只騰云駕霧的金龍在空中戲珠。兩張畫都巧奪天工栩栩如生,前來觀賞者絡(luò)驛不絕,無不交口稱贊,都夸畫師的好手藝。

      畫師洋洋得意地請出東家,將兩張畫呈上,滿心指望得到東家的賞識。

      不料東家看了圖畫二話沒說,命童仆取來火柴,要將兩張畫圖付之一炬。

      畫師吃驚不小,百思不得其解,他問東家:“我費盡心血畫出這兩張圖人見夸人,唯你要燒掉它,這是為什么?”

      “你的技藝固然精巧,畫中動物的`神態(tài)也很逼真,但卻與客觀現(xiàn)實相背離。”東家指著畫圖連稱可惜:“你且看這張‘虎王飲水圖’:老虎喝水用舌頭舔,并非如你所畫的將嘴整個兒浸沒在水中汲,那叫牛飲!你再看這張‘二龍戲珠圖’:傳說中的龍均為五爪,蟒才為四爪。你圖稱二龍戲珠,卻只為龍畫出四爪,這到底是龍戲珠呢還是蟒戲珠。磕阏f,象這種違背事物本質(zhì)僅憑個人想象畫出不倫不類的圖畫,即使畫得再好,贊揚的人再多,又有什么保存的價值呢?留著恐怕只會貽笑后人吧!”

      聽完東家的評論,畫師這才恍然大悟:不切合實際的東西,雖一時能吸引眾多人的眼球,但終究是不值錢的。

    古代寓言故事12

      兩只桶寓言故事

      兩只桶給裝在車上運出去,一只桶里裝著酒,另一只桶什么都沒有。

      請看第一只桶,沒有發(fā)出什么噪聲,慢吞吞地穩(wěn)步向前走。

      另一只桶跳跳蹦蹦前進,它一經(jīng)過,道路上就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并且塵土飛揚,行人由于害怕,不得不趕快向路邊退讓,從老遠地方就能聽到木桶的聲音,然而不管這只桶怎么大聲作響,它的好處卻沒有第一只桶大。

      凡是把自己的事業(yè)向大家講個不停的人,他肯定不會有多少成就。凡是切實苦干的'人,他常常默不作聲。偉大人物依靠的是事業(yè)上的聲名煊赫,他在考慮籌劃的時候,他是不聲不響的。

    古代寓言故事13

      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作“倀”(chang),倀會死心塌地地為老虎奔走效勞。

      有個叫馬拯的讀書人,愛好游歷山水。這一天,他來到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衡山風(fēng)景秀麗,馬拯忘情山水,在松林間轉(zhuǎn)悠,不知不覺到了黃昏,看來這個晚上他是走不出去了。

      馬拯正著急,忽然看到前面大樹上搭著一個窩棚,上面一個獵人正朝他示意。

      馬拯一低頭,看見原來就在前面不遠是獵人設(shè)的一個陷阱,馬拯嚇了一跳說:“好險!”

      獵人從樹上跳下來,問道:“你是什么人?怎么天黑了還在林子里轉(zhuǎn)悠?”

      馬拯把自己貪戀山水而忘了時間的事說給獵人聽了。

      獵人說:“這里老虎很多,十分危險,你一個人不要再走了,就在我這里過一夜吧!

      獵人邊說,邊走到陷阱邊,架好捕虎用的機關(guān),然后帶馬拯登上大樹的`窩棚。馬拯一個勁道謝。

      半夜里,馬拯從睡夢中醒來,忽聽得樹下嘰嘰喳喳有許多人在講話,聲音越來越近。馬拯警覺起來,借著月光,看見前面走來一大群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總共怕有幾十人。

      這些人走到馬拯和獵人棲身的大樹近旁時,忽然走在前面的那人發(fā)現(xiàn)了陷阱,十分生氣地叫起來:

    古代寓言故事14

      清正的夏統(tǒng)

      西晉時期,江南地方有一個名叫夏統(tǒng)的人,他飽讀詩書,見解獨特,才干出眾,智慧超人。夏統(tǒng)的才學(xué)遠近聞名,踏入仕途的機會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場黑暗,看不慣達官貴人們互相傾軋,卻爭著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誰來請他,他都不動心,安于清貧的生活。

      有一次,夏統(tǒng)乘船到京城洛陽去給母親買藥,剛好碰上太尉賈充帶著家人和手下,一大幫人前呼后擁地乘著一條豪華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覽,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

      賈充身邊有認識夏統(tǒng)的,就指點著告訴賈充說:“太尉,那個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統(tǒng)啊!”

      賈充早就聽說過夏統(tǒng)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興,就派人請夏統(tǒng)過來小敘一番。

      夏統(tǒng)也不推辭,來到賈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塊兒喝酒說話。談了一會兒,賈充發(fā)現(xiàn)夏統(tǒng)果然滿腹經(jīng)綸,分析事理頭頭是道,確實名不虛傳,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想推薦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勢力。哪知他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夏統(tǒng)馬上就不高興了,再不肯答話。

      賈充心想:“這個人還挺清高,看來需要我用點手段。在榮華富貴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誰會毫不心動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嚴的儀仗隊列,想使夏統(tǒng)羨慕這種威風(fēng)的排場;接著又召來一隊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統(tǒng)圍在中間翩翩起舞,香風(fēng)撲鼻,希望能勾起他對美色的貪欲!

      可是,任憑賈充想盡了辦法,用盡了伎倆,夏統(tǒng)始終都無動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臉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感覺似的'。

      賈充氣憤極了,但也無可奈何,恨恨地咬牙罵道:“這小子簡直是個木頭人,石頭做的心腸,一點常人的感情也沒有!”

      夏統(tǒng)不是沒有感情,他只是潔身自好,不愿與官僚們?yōu)槲榱T了。他這種面對威脅利誘仍毫不屈服的高風(fēng)亮節(jié),直到今天都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我們需要有夏統(tǒng)這樣剛正的氣節(jié)和堅定的意志。

    古代寓言故事15

      高價買鄰

      南朝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xué)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dǎo)、嚴格要求、注意監(jiān)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yōu)良的家風(fēng),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zhí)法,從來不愿屈服于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于,季雅被革了職。

      季雅被罷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fēng)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fā)現(xiàn)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了。

      于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里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談了一會兒話,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jù)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jù)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價錢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里面,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shù)暮绵従拥陌?”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各方面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萬分珍惜身邊的良師益友。

    【古代寓言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古代寓言故事04-14

    古代寓言故事07-04

    古代寓言故事12-20

    古代經(jīng)典寓言故事03-22

    精選古代寓言故事04-14

    古代寓言故事經(jīng)典04-14

    古代寓言故事五則04-06

    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02-22

    古代寓言故事(精選21篇)03-16

    古代寓言故事(精選20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