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贈汪倫古詩

    時間:2024-09-05 20:40:17 贈汪倫 我要投稿

    贈汪倫古詩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贈汪倫古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贈汪倫古詩

    贈汪倫古詩1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鑒賞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皩⒂小北砻魇窃谳p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詩人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贈汪倫古詩2

      李白《贈汪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鑒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jù)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jié)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dāng)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diào),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fēng)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jié)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dāng)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F(xiàn)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tài)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xué)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fēng)。

      我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xué)現(xiàn)象是復(fù)雜的。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詩人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贈汪倫古詩3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李白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人們行走的腳步聲,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注釋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就是贈給他的。

      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贈汪倫》鑒賞一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dāng)?shù)厝送魝惓a劽谰瓶畲。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jié)句預(yù)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翱此茖こW钇驷取,正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xué)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fēng)。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fù)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喜好游覽名山大川。據(jù)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于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币美畎状笮。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袄畎壮酥蹖⒂小保钦f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昂雎劙渡咸じ杪暋,“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dāng)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

    贈汪倫古詩4

      贈汪倫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注釋

      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兑唤y(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

      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不及:不如。

      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涇(jīng)縣(在今安徽。┨一ㄌ稌r,附近賈村的汪倫經(jīng)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游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今人安徽學(xué)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后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xù)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xué)刊》第二輯李子龍《關(guān)于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dāng)不早于此前。

      簡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將欲”與“忽聞”相照應(yīng),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將欲”,正是小舟待發(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shè)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fù)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边@一評論是恰當(dāng)?shù)摹?/p>

    贈汪倫古詩5

      一、導(dǎo)入、釋題。識記生字“贈、倫”,書寫生字“汪”。

      師:(故事導(dǎo)入)同學(xué)們喜歡聽故事么?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注意認真聽,聽完后想一想這個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的什么事?

      古代有個人叫汪倫,很有才學(xué),唐開元間任涇縣令,卸任后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汪倫非常敬佩大詩人李白的才華,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李白這個人一生最喜歡游山玩水,喝酒寫詩。汪倫根據(jù)李白的個性特點,寫了一封請?zhí)偷嚼畎资种,上面寫著:“太白先生:這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請您光臨,飲酒賞花。”李白一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八個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這樣的地方?便應(yīng)邀來到汪倫家。

      到了汪倫家后,每天,汪倫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請教作詩的學(xué)問,帶著李白在村子周圍看看,連“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復(fù)要求去賞“十里桃花”,去“萬家酒店。”汪倫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對李白說:“這些地方你都去過了!崩畎子行┟恢^腦。汪倫說:“十里桃花就是離我家十里外山坡上的一棵桃樹,萬家酒店就是我們天天去喝酒的那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并沒有責(zé)怪汪倫,反而被他的風(fēng)趣和智慧所打動。

      汪倫留李白連住數(shù)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兩人飲酒作詩,脾氣相投,成了好朋友。轉(zhuǎn)眼李白要離開桃花潭了,繼續(xù)他的行程,當(dāng)船緩緩開動的時候,汪倫來到岸邊,依依不舍地給大詩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動,覺得這才是最真摯的人生友情。情動之下,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贈汪倫》。

      師:這個故事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什么事?

      生:這個故事講了汪倫請李白到他家做客,告訴李白他家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可是去了卻沒有,李白沒有惱怒,反而跟汪倫成了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倫特地踏歌給李白送行。李白就寫了一首詩送給王倫。

      師:故事只聽了一遍你就能夠說出它的意思來,聽得仔細,說得詳細。好!

      誰還能再用一兩句話簡單說一說?

      生:汪倫請李白來桃花潭做客,李白來了之后雖然沒有看到“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但是他們倆仍然成了好朋友,李白要告辭了,汪倫特地踏歌送行,李白很感動,就寫下了《贈汪倫》這首古詩。

      師:告辭、踏歌送行這兩個詞用得好!

      師:同學(xué)們了解李白和汪倫么?

      生:李白是著名的詩人,和杜甫共同稱為“李杜”。

      生:李白是唐朝詩人,喜歡喝酒和游山玩水。

      師:看來你很了解李白,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的?

      生:上網(wǎng)查資料。

      師:這是學(xué)習(xí)的好辦法。

      生:李白字太白,是浪漫什么……

      師:浪漫主義詩人。

     。ㄕn件出示,認識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存世詩文千余篇。

      師:了解汪倫嗎?

      生: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

      生:汪倫是涇縣縣令,卸任后隱居在桃花潭邊。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剛才老師講的古詩里面說到了。

      師:你非常善于聽講。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這首李白送給汪倫的古詩《贈汪倫》。齊讀課題。

      師:贈可以怎么記?

      生:我在超市里看見奶袋子上面寫著“買一贈一”就是這個贈字。

      師:善于在生活中識記生字,你是個有心人。

      生:我買玩具的時候還贈給我一個小禮物,上面寫著“贈品”。

      生:贈左邊是個寶貝的貝,右邊是曾經(jīng)的曾。

      師:說得好,我們贈給別人東西的時候一般都把什么樣的東西送給他?

      生:自己的寶貝。

      師:所以要記住它是個貝字旁。

      師:看這個“汪”字怎么記?

      生:熟字加偏旁。王加上三點水。

      師:能組詞么?

      生:淚汪汪。

      師:跟水有關(guān)系所以是三點水旁。

      生:水汪汪,汪汪叫。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大家跟我一起書空。請大家打開本子在本上寫兩個。

      師:倫怎么記呢?

      生:熟字換偏旁。輪子的輪車子旁換成單人旁就是汪倫的倫了。

      生:老師,這個字師語無倫次的倫。

      師:你積累的詞真多,好!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師:上課之前聽有的同學(xué)說這首詩大家很熟悉了,好,先讀一遍我聽聽吧,注意把自此讀準了。

      生:齊讀。

      師:同學(xué)們能把古詩讀通,但是古詩要讀出韻味。怎么才能讀出韻味呢?你得了解這首古詩寫得是什么,作者寫得時候包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那么同學(xué)們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了嗎?好,考考大家。

      師:(課件出示問題,生填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生:時間是李白乘舟的時候。

      師:李白乘舟要怎樣的時候?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的時候

      師:用詩中原句來說就是~

      生:李白乘舟將欲行時。

      師:非常正確。

      生:地點是桃花潭邊。

      生:人物是李白和汪倫。

      師:事件呢?

      生:李白坐船要走,汪倫來送。

      師:汪倫是以什么方式來送他的呢?

      生:踏歌。

      師:好,把這句話連起來完整地說說。

      生:事件是李白坐船要走,汪倫踏歌送行。

      師:(板書:踏歌送行。)對,這樣說話才完整。

      師:了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讓我們再讀全詩,體會李白的千古不衰的名作。生:齊讀全詩。

      三、進入情境,體會感情。

      師:古詩大概描述的'意思我們明白了,想寫好一首詩,還要寫出意境。這首詩里要注意幾個意境。

      師:(課件出示意境一:“舟”),舟是指什么?

      生:小船。

      師:回答問題要完整。

      生:舟指的是小船。

      師:古代的交通工具有什么?

      生:古代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是馬車、小船或者是步行。

      師:對。舟字在古詩里出現(xiàn)很多,一方面,古代交通工具還不夠發(fā)達,沒有飛機、公交車、地鐵、動車等,人們一般靠馬車、步行來活動,舟相對來說算是比較快捷的交通工具了;另一方面,它輕快敏捷,常常用于表現(xiàn)詩人灑脫的胸懷,想象一下,古人穿著長袍,手持一卷書或者背一把古劍,那多么英姿颯爽。

      師:下面我們看看古人是怎樣把舟用在詩句中的。

     。ㄕn件出示句子)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对绨l(fā)白帝城》 李白;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端藿ǖ陆 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督妨谠。(刪除了其它三句難度較大的詩句。)

      生:讀。

      師:給“舟”組詞。

      生:小舟。

      生:乘舟。

      師:乘怎么記?在哪里見過它?這個字這么深刻的含義,我們定要寫會它。拿出本子跟老師寫乘舟二字。師示范。

      生:在練習(xí)本上練寫。

      師:(課件出示第一句),怎么理解這句?

      生:李白坐著船就要走的時候。

      師:將欲行,是什么意思?

      生:就要走。

      師:那就把時候去掉。

      生:李白乘舟就要走。

      師:說得好,理解詩句的時候,就可以這樣,用組詞連句的方法。我們再讀一讀這一句。

      生:讀。

      師:(課件出示踏歌)踏歌。認讀踏字,跟什么有關(guān)?

      生:足字旁跟腳有關(guān)。

      師:看幾幅圖片,結(jié)合課文談?wù)勀闼斫獾摹疤じ琛薄?/p>

    (課件出示圖片)南宋畫家馬遠的《踏歌圖》即表現(xiàn)了村民的踏歌活動。同時此圖也是中國繪畫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生:踏歌就是用腳踩地打拍子唱歌。

      師:還有補充么?

      生:踏歌就是用腳踩地打拍子然后手也搖擺唱歌。

      師:搖擺可以換成什么詞?

      生:搖擺可以換成舞動。

      師:舞動是手的動作,手腳都用的話哪個詞更恰當(dāng)?

      生:手舞足蹈。

      師:是啊,踏歌手腳都要用,那我們用這一個詞就能概括了。誰能再說一說踏歌如何理解?

      生:踏歌就是手舞足蹈唱歌。

      師:是的,踏歌是古代民間的一種娛樂活動,人們口唱歡歌、手舞足蹈動作自由、活潑!段溥M舊事·元夕》中有李篤房吟描寫踏歌場面的詩句(課件出示詩句)

      生:讀“人影漸稀花露冷,踏歌聲度曉云邊!

      師:是啊,人漸稀少,到了深夜,踏歌聲還穿透云霄。再讀這句。

      師:忽聞在這里怎么理解?

      生:忽然聽到。

      師:你太厲害了,知道聞就是聽到的意思。

      生:以前學(xué)過《春曉》里面有句處處聞啼鳥,老師就說聞是聽到的意思。

      師:能夠把以前學(xué)的知識用到學(xué)習(xí)中去,這是一樣重要的能力。你是個善于總結(jié)和思考的孩子。

      師:李白忽然聽到什么了?

      生:李白忽然聽到李白踏歌送行的聲音。

      師:為什么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后,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師:請同學(xué)們開匯報一下你們討論的結(jié)果。

      生:有可能汪倫因為有事耽誤了所以來晚了。

      師:想一想汪倫有可能有什么事能夠耽誤來送李白呢?

      生:有可能他回家去給李白拿自己釀的酒去了。

      師:你如何知道他會釀酒?

      生:老師開始講的小故事里說了汪倫用自己釀的酒招待李白。

      師:故事聽得認真,想象合理。

      生:有可能汪倫故意來遲了想讓李白先失望后驚喜。

      師:對呀,有這個可能。汪倫有可能事先設(shè)計好,故意這個時候出現(xiàn)給李白一個驚喜。

      生:有可能李白怕汪倫傷心,就沒告訴他,后來汪倫知道了才急忙趕來送他。

      師:有道理。他們倆一起飲酒作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李白要走了,舍不得汪倫也怕汪倫傷心就沒有告訴他。汪倫聽別人說的,才匆匆趕來送李白。

      生:有可能汪倫叫朋友們一起來送李白所以晚來一會。

      師:有這個可能。汪倫自己踏歌怕李白聽不到,叫朋友們一起來踏歌送李白。

      生:老師,汪倫有沒有可能想讓李白永遠記住他,所以想了一個特別的方式來送他?

      師:是呀,汪倫是李白邀請來的,請李白的時候還以“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引誘李白,送行的時候方式也一定很特別了。

      生:老師,可能汪倫在家里已經(jīng)請李白喝酒吃飯了,李白說不要送了汪倫就答應(yīng)了,但是汪倫還是沒忍住,又來送了。

      師:同學(xué)們,你們能夠想到這么多可能,簡直就是一個個的汪倫和李白呀。我沒有想到你們送別的方式這么特別,洋溢著熱情。多么感人!多么意外!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帶著一種意外和感激的心情來讀,誰來讀這兩句?

      生:讀。

      師:我聽出驚喜來了。

      生:讀。

      師:把這兩句連起來讀讀。

      師:李白與汪倫在桃花潭邊喝酒吟詩,對酒當(dāng)歌,汪倫盡地主之誼,熱情款待李白,他們在一起相處了一段美好時光,轉(zhuǎn)眼間,到了分別的日子了,李白登上小船,汪倫前來送行,他們依依不舍地分別。李白對汪倫說_____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不及”什么意思?

      師:這兩句詩怎么理解?(大屏出示)

      生:讀。1米=3尺,千尺相當(dāng)于333。3米。如果一層樓高4米,比83層樓還高。

      師:是呀,桃花潭水有這么深,汪倫對李白的情誼深還是桃花潭水深?

      生:情深。

      師:板書:情比水深。

      師:(大屏出示此兩句)給這兩句詩選擇一個正確的關(guān)聯(lián)詞。體會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與汪倫的友誼之深。

      生:讀。(課件出示句子:選擇哪句最合適。因為桃花潭有千尺深,所以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如果桃花潭有千尺深,就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

      師:哪一句解釋合理?

      生: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之深。

      師:那我們讀一讀,體會汪倫對李白的情誼之深。

      生:讀。

      師:我們在讀這兩句的時候,要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誰能用一個詞概括?

      生:有感情。

      師:有感情還不夠深。

      生:深情。

      師:對,“飽含深情”,這就是抒情。想不想再讀讀這兩句?

      生:練讀。

      師:整首詩我們讀過了,理解了詩人詩中包含的感情。整首詩的意思會解釋嗎?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聲,及時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看來你們是真正理解這首詩和作者表達的感情了。那我們再來讀一讀吧?

      生:聽錄音,跟讀。

      師:這首詩表達了李白與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么他就像井底之蛙,永遠不能享受陽光。如果你周圍有好朋友,那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你也會感到溫暖。同學(xué)們,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帶著詩人李白那份深深的情誼,隨著音樂一齊來誦讀《贈汪倫》。

      生:(課件出示整首詩配樂),搖頭晃腦地讀。

      師:周星冉同學(xué)讀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呢?他邊讀邊加上自己的手勢、動作,搖頭晃腦,古人就是這樣讀詩的。我們也像他一樣動起來。

      生:讀。指名讀。

      師:古人讀詩用的方法是吟唱。下面聽一聽這首詩的吟誦。大家可以一起跟著吟。(課件出示整首詩的吟唱)

      生:吟唱。

      師:看,古人能用28個字就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能吟誦、吟唱,方式多種多樣,感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課下搜集古詩吟誦吟唱的視頻和音頻,學(xué)著誦一誦、吟一吟、唱一唱。

      四、讀李白《將進酒》,感受吟唱,進一步了解李白。

      師:李白的這首詩表達了友情之深,李白一生留下的千余首詩中,有六分之一是送別詩,可見李白朋友遍天下,重感情,下面看到大家意猶未盡,再給大家放一首著名吟唱家徐健順老師吟唱的《將進酒》,我們再領(lǐng)略一下經(jīng)典吟唱,并且感受李白的另一面,這首詩既表達了李白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是李白的代表作。

      生:聽,唱。

      五、拓展。

      師: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之外,老師還找了幾首感人肺腑的送別詩,我們來讀一讀。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生:讀題目。

      師:這么長的題目同學(xué)們讀得這么流暢,很好。從題目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李白是送孟浩然。

      師:你知道了這首詩的人物是李白和孟浩然。

      生: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是在黃鶴樓送的。

      師:這是送別的~

      生:地點。

      師:人物、地點都有了,那時間呢?我們?nèi)プx讀詩句,找一找時間。

      生:讀。

      生:找到了。時間是煙花三月。

      師:善于思考。煙花三月,李白約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兩個人久別重逢各訴思念之情,之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送他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煙花三月,多美的季節(jié)!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我們一起到充滿詩意的黃鶴樓,讀一讀李白留下的這首詩吧。

      生:讀。

      師:(課件出示第二首《別董大》高適)這首送別詩作于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dāng)時高適在睢陽,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董庭蘭也在困頓不達的處境之中,所以這首詩前兩句非常悲戚。一起讀。

      生:讀前兩句。

      師:但是后兩句去不一樣了,詩人以什么來贈別好友?

      生:安慰的話。

      師:看來你非常喜歡古詩,是不是經(jīng)常讀古詩?

      生:是的,我背了70多首了呢。

      師:真厲害!你能讀出詩人以安慰的話來贈別好友非常了不得。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爭取讓大家看到你寫的詩,周大詩人,如何?

      生:好。

      師:是的,最后兩句是高適鼓勵董庭蘭,告訴他——

      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把整首詩讀一讀。

      生:讀。

      師:我們再看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師:元二是詩人王維的好朋友。他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王維為他送別。我們讀一讀,思考王維以什么送元二?

      生:讀。

      生:王維以酒送別元二。

      生:王維擔(dān)心元二。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師:是呀,王維握著元二的手,說:“元二啊,你這一別萬里,前途茫茫,不知何時才能到達,不知何時我們才能再相見?讀。

      生:讀。

      六、再讀古詩,感情升華。

      師: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學(xué)們,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回到李白汪倫送別的時刻,一起將這美好的友情連同這美妙的詩句永遠地留在我們的心中……

      生:(配樂齊背誦古詩《贈汪倫》)

      師:下課了,老師被古人之間深深的友情所打動著,也吟詩一首向大家道別。(課件出示老師自創(chuàng)的詩:老師課罷將欲行,忽聞學(xué)生道別聲。黃河之水深千尺,不及師生惜別情。)喜歡古詩的同學(xué),可以回去試著寫一首。下面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選做一題)

      1、把這首古詩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2、自選背誦一首送別詩。

      3、嘗試把古詩改寫成一篇短文。

    贈汪倫古詩6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首詩總在我的耳邊響起。雖然我已聽了千百遍,但是每次當(dāng)它再一次來到我的腦海里,我總會陶醉其中。這首詩中有著李白與汪倫之間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誼,而當(dāng)我每次讀到這首《贈汪倫》時,我的腦海里總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畫面。

      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對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頂上的亭子里“舉杯邀明月”。他們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還是……他們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兩人一次次干杯,隨之一飲而盡。原來,這是李白與汪倫的一次告別,這可能是他們最后一次相見。這一別有可能就是永別。他們是好兄弟,李白和汪倫在這個被夜晚的黑暗籠罩著的亭子里,一邊講起一些從前他們一起干過的'傻事,還是一些高興的事,他們不知道是哭還是笑,但兩人最后還是泣不成聲。汪倫對李白說:“走了,要好好照顧自己。 眱H僅是這幾個字,李白卻十分感動,兩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潔的月光灑向亭子,只有那烏鴉在叫,周圍很靜。

      黎明的陽光照了下來,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離開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倫,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個人走了。

      他來到了碼頭,即將遠行。坐在舟里,他的酒雖然還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記著昨晚汪倫陪他喝酒的場面。正當(dāng)李白依依不舍的時候,岸上突然飄來了一陣歌聲,李白一聽就聽出,這是汪倫在和他告別。歌聲伴著踏步聲,李白也從歌中聽出了汪倫對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倫的悲傷。

      突然,李白詩意大發(fā),揮灑筆墨寫下了這首《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古詩7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釋

      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jié)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就是贈給他的。

      2.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賞析

      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常在村民汪倫家作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誼。

      前兩句敘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著一群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著手,一邊走,一邊唱!皩⒂迸c“忽聞”相照應(yīng),寫出了詩人驚喜的情態(tài)!皩⒂保切≈鄞l(fā)之時;“忽聞”,說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許汪倫昨晚已設(shè)家宴餞別,說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現(xiàn)在他不僅來了,還帶了一群村民一起來送行,怎么不叫詩人激動萬分!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詩人信手拈來,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兩句,清代沈德潛評價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保ā短圃妱e裁》)的`確,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fù)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diào)絕千古!边@一評論是恰當(dāng)?shù)摹?/p>

    贈汪倫古詩8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引導(dǎo)學(xué)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xí)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xué)習(xí)古詩的一般方法,并學(xué)會積累古詩。

      教學(xué)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夸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xué)準備:

      學(xué)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xué)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xué)過程

      談話引入

      初讀課文

      引導(dǎo)思考

      讀中體會感情

      一、感情調(diào)動,導(dǎo)入課題:

      1、板書“佳節(jié)”

      師:同學(xué)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xué)生設(shè)想讀)

      5、同學(xué)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ㄕ劦贸觯┦前。⊥蹙S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xué)(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xué)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jié)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xué)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xué)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ㄈ绻粍忧椋┙Y(jié)合生活實際調(diào)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佳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xué)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ㄗx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jié),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看你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中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五、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xué)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用書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現(xiàn),吟詩抒情。

      1、師導(dǎo):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xué),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dāng)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xué)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xué)們也像這兩位同學(xué)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七、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xué)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xué)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八、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jié)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jié)倍思親

      華

      山

      (西)長安家鄉(xiāng)(東)

      第二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xué)過程

      理解課題

      理解古詩

      一、揭題,導(dǎo)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

      3、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學(xué)習(xí)古詩

      1、初讀,學(xué)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jù)學(xué)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xué)生介紹有關(guān)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lián)系起來的呢?(學(xué)生說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xué)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說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么說?(修正詩意、注意關(guān)鍵字詞)

      6、你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學(xué)生質(zhì)疑)

      (根據(jù)學(xué)生質(zhì)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jié):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拓展課外知識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dǎo)學(xué)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2、朗讀、小結(jié):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xí):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輔板書:歌聲

      酒

      語言

      以目光送別

      第三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xué)過程

      鞏固舊知

      激發(fā)學(xué)生的興趣

      交給學(xué)生方法

      鞏固

      一、復(fù)習(xí)鞏固

      1、指名背誦古詩;

      2、男女比一比,看看誰背得好。

      3、齊背

      二、學(xué)習(xí)生字

      1、出示生字,讀一讀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獨異佳親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倫欲踏潭

     。1)拼讀

     。2)開火車讀

     。3)記第二排二類字

      2、歸類學(xué)一類生字生字

      左右結(jié)構(gòu):獨、佳、汪

      上下結(jié)構(gòu):異、親

      獨體結(jié)構(gòu):乘

      3、你早就認識哪個字?你會寫嗎?請你教小朋友寫。

      (重點)筆順:

      乘——

      佳——

      4、理解字意:組詞

      獨:獨自、單獨、孤獨、獨一無二

      佳:佳節(jié)、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淚汪汪、一汪水

      異:奇異、異地、異味、驚異

      親:親人、親手、親筆信、親密

      乘:乘法、乘除、乘數(shù)、乘車、、

      5、書寫: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嗎?

      乘字一共有10畫

      異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寫字的規(guī)律:上緊下松、左緊右松

     。4)學(xué)生描紅

      三、作業(yè):

      1、把今天所學(xué)的字聽寫一遍。

      2、書98頁

    贈汪倫古詩9

      【活動目標(biāo)】

      1、理解詩意,學(xué)習(xí)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xué)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jié)的圖片一幅,動畫視頻,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dǎo)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jié)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里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zhuǎn)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chǔ)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xué)習(xí)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dǎo)幼兒學(xué)習(xí)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dǎo)學(xué)習(xí)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xué)一學(xué),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lián)系生活,情感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jié)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xué)對學(xué)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xué)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xué)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xué)生不樂意接受,結(jié)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xué),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xué)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fā)了學(xué)生學(xué)習(xí)古詩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xué)生的積極性。學(xué)生很快便進入了學(xué)習(xí)古詩的意境。學(xué)習(xí)古詩首先就要帶領(lǐng)學(xué)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fā)學(xué)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fā)學(xué)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xué)中,我還借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孩子們?nèi)タ础⑷ハ、去說、去聽、去悟。學(xué)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淀、不斷升華!笆篱g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闭n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xué)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shù),多媒體的介入,由于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梁,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xué),我把朗讀訓(xùn)練貫穿教學(xué)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后熟讀成誦。

      教學(xué)中,我努力的創(chuàng)設(shè)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xué)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xué)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由難過轉(zhuǎn)為驚喜,再由驚喜轉(zhuǎn)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dǎo)學(xué)生走進文本。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恒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xué)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jié)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后我設(shè)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xué)生進行課外拓展學(xué)習(xí),從而激發(fā)學(xué)生學(xué)習(xí)古詩的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fù)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xué)生。我不是學(xué)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學(xué)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xué)生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xué)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xué)生的表情,聽聽學(xué)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xué)生應(yīng)該能夠被打。

    贈汪倫古詩10

      李白是唐代一位浪漫主義的詩仙,汪倫隱居在安徽涇縣,汪倫佷想請李白到他家做客。于是汪倫用了最好的糯米和高粱做成了一壇美酒,把酒放在地窟里。

      有一天,汪倫聽到李白來到安徽,汪倫想了一個妙計,寫了一封信,信里說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知道汪倫是一方豪士,就來到汪倫家問:“我是來賞十里桃花,游萬家家酒店的!蓖魝惵犃诵α诵Γ禾一ㄕ撸惶吨;萬家者,店主人也萬也!崩畎字雷约荷袭(dāng)了,就哈哈大笑起來。于是二人就情投意合,相見恨晚。

      有一次,李白的母親給她來信說:“你父親病重,希望能見到你!崩畎滓豢,心急如焚。不辭而別,寫了一張紙條放在桌上,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桃花潭邊坐船,只見楊樹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頭來,粉的似霞;白的似火。

      李白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與汪倫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白天,一起蕩舟桃花潭,兩岸桃花爭奇斗艷,讓李白詩興大發(fā),寫下一首首名詩。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飲酒對弈,快活如神仙。就要離別了,李白熱淚盈眶,這是岸上傳來了輕脆悅耳的歌聲,原來是汪倫帶著一群好友腳踏地,邊走邊唱前來送探,李白趕緊跳上岸。汪倫問:“李兄,真的`要走嗎?你這一走我可是舍不得呀!薄翱墒俏业母赣H病重,希望見我,我必須要回去!崩畎渍f!澳悄阋浀媒o我捎信!蓖魝惪拗f。船夫說:“客官,天色已晚,要走了。”他們倆抱拳作揖,就要告別了。

      汪倫望著李白漸漸遠去的生影,乃久久凝望著,不肯離去……

    贈汪倫古詩11

      執(zhí)教年級:五年級

      執(zhí)教課時:1教時

      地點:無錫

      師:剛才這堂課因為詩歌的情感比較沉重,杜甫的詩的最大特點,有人說是沉郁頓挫,是不是?杜甫他是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所以同學(xué)們剛才學(xué)得也比較凝重,學(xué)得非常沉重。下面幾首詩我們要比較活潑一點。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詩人,他們在送別朋友的時候,(板書:送別)他們是怎么表達他們的情感的。(補充板書:送別組詩)今天這堂課呢,孫老師要帶大家學(xué)習(xí)第一組詩,所以我們就把它稱為(師生齊讀)送別組詩。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先學(xué)第一首(屏幕出現(xiàn)《贈汪倫》并配樂),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ㄉ懈星榈乩首x詩句。)

      師:讀得很好,這首詩是誰寫的?

      生:(齊答)李白。

      師:李白寫給誰的?

      生:(齊答)汪倫。

      師:誰知道汪倫是什么人?你說。

      生:汪倫是個鄉(xiāng)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歡寫詩,可是他自己不會寫。

      師:基本講對。汪倫是安徽涇縣人,他是個釀酒師,他非常喜歡詩歌,非常地仰慕詩人,尤其是當(dāng)時唐朝鼎鼎大名的詩人,誰?

      生:(齊聲大聲答)李白。

      師:李白詩寫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傳到宮里面去寫詩給皇帝看,用現(xiàn)在的話說,李白是當(dāng)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見到李白呢?(指著一位男同學(xué)說)你知道你說?

      生:他是寫了一封信給李白,上面寫著他那邊有十里桃花,還有萬家酒店,李白很喜歡喝酒,所有就來了。

      師:李白喜歡游玩祖國的大好河山,喜歡飲酒,李白斗酒詩百篇是不是?一個十里桃花,一個萬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懷,于是李白就來到桃花莊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個姓萬的人家開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沒有怪汪倫呢?

      生:(齊答)沒有。

      師:他就欣然住在汪倫家里,和汪倫飲酒談詩,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這首詩就是李白離開汪倫的時候,寫給汪倫的。再把它吟誦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師:這首詩比較好理解的,詩的意思你們會解釋嗎?

      生:(齊答)會。

      師:誰來說說看?這首詩比較好懂的,我請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試一試。

      生:李白乘舟將要離開了,忽然聽到岸上有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不過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超。

      師:馮超同學(xué)基本解釋的準確,90%,老師不講能夠理解90%已經(jīng)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張大一點,聲音響亮一點,自信一點,就更棒了!我們掌聲給他好不好?相信馮超下面的發(fā)言會更精彩,請坐。

      生:(齊答)好。ㄕ坡曧懫穑

      師:誰再來解釋一下《贈汪倫》?你來。

      生:李白乘舟將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一陣陣歌聲,桃花潭水雖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趙婷婷。

      師:趙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經(jīng)達到98%了,我們掌聲獻給她。

     。ㄕ坡曉俅雾懫。)

      師:讀詩基本意思懂了,我覺得還沒有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讀這首詩你有問題嗎?你們討論討論看有什么問題?

      (生小組討論。)

      師:交流一下,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xué)有雙慧眼,火眼金睛。(指名問)你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給我的情意?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為什么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意呢?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不同的問題嗎?(指名問)你的問題?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離開汪倫,他為什么要離開汪倫呢?

      師:沒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間總是要離別的。(豎起大拇指)好的,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比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總是要好。你的問題?

      生:我的問題是汪倫把李白騙過去,為什么他們還能成為好朋友?

      師:我來讀詩。你們能不能再發(fā)現(xiàn)一點問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這時已經(jīng)來到哪里了?你的問題是什么?

      生: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時候才來送別呢?

      師:(興奮地)聽到?jīng)]有?為什么要在李白離開汪倫的家,上路之后,來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時候,汪倫才來送呢?他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送客

      會這樣送嗎?

      生:(齊答)不會。

      師:你肯定在家里就要這樣送了,是不是。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時候才來送呢?你們這時候就做做汪倫,猜想猜想,展開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幾種可能呢?為什么到這個時候才來送呢,幾個人討論一下。

     。ㄉ〗M討論,教師在其中一組學(xué)生中小聲提出問題。)

      師:好,坐正。“天一學(xué)!绷瞬黄鸬,“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嗎?我來看看“天一”的學(xué)生是不是天下第一。你說說看。為什么早不送、遲不送,偏偏到這個時候再來送了呢?

      生:因為這里有汪倫和李白的美好回憶。

      師:什么回憶?為什么汪倫早不送、遲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為他們在這里相遇。

      師:可能他們在桃花潭邊相遇的,汪倫是從桃花潭把李白接來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來送他。接的時候在桃花潭邊接,送的時候也在桃花潭邊送,讓李白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你叫什么名字?

      生:馮松。

      師:這是馮家的觀點,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給李白留下難忘的印象。馮家的觀點。

      生:有可能是李白沒有告訴汪倫,而后來汪倫知道就急匆匆地趕到桃花潭送他。

      師:說明李白是不辭而別,汪倫知道這個情況后匆忙來送。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暢。

      師:徐暢,這是徐家的觀點。不同的,我就喜歡聽到不同,看你們的小腦袋瓜聰明不聰明。你說。

      生:我的觀點是:我們一般送親人是在家里送,汪倫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別安排走的時候送,這樣給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讓他記住汪倫這個朋友。

      師: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濤杰。

      師:殷濤杰,殷家的觀點是什么觀點。你們聽聽看,故意在家不送,讓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趕來還要踏歌相送,給李白終身難忘的印象,給李白一個驚喜。

      師:殷濤杰,真是大腦袋,大腦發(fā)達,這個想象超出一般。你說說看。

      生:可能是因為李白喜歡喝酒,而汪倫又是釀酒的,他在家里特地為李白釀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釀好,急急忙忙地給李白送了過去。

      師:專門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還沒有釀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趕去相送。你姓什么?

      生:張。

      師:張,這是張家的觀點,又是一種奇特的觀點。你說。

      生:我認為是他們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倫給他準備了一桌宴席給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時候,就在那個里面給他送行了。

      師:已經(jīng)在酒店送過行了?

      生:對,然后就在那邊拍打唱歌。

      師:已經(jīng)在酒店送過行了,送過行之后,他覺得就這樣把李白送走還不夠。我是寫一封信把人家騙來的,現(xiàn)在人家走了我就這樣送別不行?再次趕到桃花潭邊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你叫什么名字?

      生:莜玲瑩。

      師:莜玲瑩,給莜玲瑩掌聲,(掌聲響起)莜家人就是聰明。還有不同的觀點?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來,這個天下第一的人再說一個。

      生: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李白的名氣很大,所以汪倫想組織一個很大活動來告別李白。

      師:你的想象當(dāng)中,不是汪倫一個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個村子的人都組織來踏歌相送。那個場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來都要走了,突然聽到一陣陣歌聲傳來,李白坐在船上還坐得住嗎?

      生:(齊聲答)坐不住。

      師:李白就要站起來,跳上岸去,握住汪倫的手說:“汪兄啊,你真是對我太好啦!你這樣的情意我怎么表達呢?我一介書生,沒有什么可以送給你,拿筆來!庇谑牵畎讚]毫寫下了《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巴粜职。桶堰@個送給你吧。”汪倫收起了李白送給他的詩,把它當(dāng)作傳家之寶,一代一代傳下來,這首詩就是面對當(dāng)時的此情此景李白即興揮毫寫下的,我們一起來吟誦一下好不好?

      生:(齊聲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誦。)

      師: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縱有千尺深,也深不過汪倫對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嗎?送過了再送,不是我一個人送,把一個村的人都組織起來送,抬著美酒,踏歌相送,這才能感動李白。起立,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一下。

      (全體起立,配上音樂,全體動情地吟誦。)

      師:我只看到一個搖頭晃腦的晃起來了,你們太拘謹一點,還可以放開一點嗎?看我這里,能不能背下來。不看屏幕上的,看著我這,《贈汪倫》你們可以動起來,要做動作的可以做動作。

     。ㄉ诮處煹奶崾鞠掠懈星榈乇痴b。)

      師:請坐,這首詩是誰送誰呀?

      生:(大聲答)汪倫送李白。

      師:汪倫用什么形式來送李白的?

      生:(齊聲答)踏歌相送。

      師:汪倫是以踏歌相送的式。(板書:以歌相送)這是汪倫以歌,踏歌的方式來送李白的。古代詩人送別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用歌聲來送別,還有什么送別的方式呢?我們來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師聲情地朗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嗎?

      生:(齊聲答)詩人。

      師:(豎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詩人,比李白大11歲。當(dāng)時的名氣比李白還要大,但是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誰?

      生:(齊聲答)孟浩然。

      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什么意思?解釋,你來。

      生:(一女生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斷斷續(xù)續(xù)答)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在春天的.時候要去揚州。

      師:在什么時候?在煙花三月,在繁花似錦的時候,在這么好的季節(jié)要乘船到揚州去。請坐!肮路h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什么意思?你來。

      生:朋友的小舟離我越來越遠,我只看見那長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邊流去。

      師: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駛越遠,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見長江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邊,它流去的水嗎?還流去了什么?帶去了我對孟浩然的思念,帶去了朋友的友情,這種思念啊,就像滾滾的長江水一樣永不停息。你說李白站在黃鶴樓上看著詩人孟浩然離去,看了多長時間?你說說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來。

      師:你說天色暗了,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什么地方寫天色暗了?要根據(jù)詩來想象,不能離開詩。你說。

      生:我根據(jù)“孤帆遠影碧空盡”這句話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沒有了影子之后才離開的。

      師:孟浩然離開黃鶴樓,走啊,走啊,等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個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長時間?你猜猜看,用現(xiàn)在的時間,你大概用了多少時間?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你說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生:可能接近半個鐘頭。

      師:半個鐘頭,有不同的嗎?你說。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

      師:看了半天,你認為呢?

      生:我認為他看了半天多。

      師:半天多,那個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過頭就走了呢?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還在那里看,他看到什么——“唯見長江天際流!彼在那里看那長江水滾滾流向天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指名)你這樣送過客人嗎?實話實說。

      生:我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你這樣送過客人嗎?

      生:沒有。

      師:我也沒有?纯蠢畎缀兔虾迫坏母星樯畹绞裁闯潭攘?讀

      (生齊聲朗讀。)

      師:非常整齊,非常響亮,但是不像李白的情感。誰來像李白那樣吟誦一下?莜同學(xué),剛才發(fā)言最漂亮的莜同學(xué)。

      (莜同學(xué)高聲地朗讀)

      師:掌聲給莜同學(xué)。(掌聲響起)你的嗓音非常好聽,讀得也非常響亮,如果你能讀得適當(dāng)再含蓄一點,(教師示范前兩句)我相信你能讀好,我們掌聲給她。(掌聲又響起)

     。ㄝ瑢W(xué)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示意語速減慢。)

      師:進步了,掌聲給她。

     。ㄕ坡曉俅雾懫穑

      師:(教師范讀最后兩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點?你來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誦一下。

     。ㄉ娂娮谧簧蠐u頭晃腦地吟誦。)

      師:(指名)你的頭搖得最好,我們給掌聲他。(掌聲響起)但是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話筒就跟不上了。(全體學(xué)生笑起來)

      生:(搖頭晃腦地)有感情地朗讀。

      師:掌聲給他。(掌聲響起)前面你們一個都沒有晃起來,這堂課你這樣晃起來,孫老師真高興。“孤帆遠影碧空盡”越去越遠,“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李白是以歌聲來送別孟浩然的嗎?

      生:(齊聲答)不是。

      師:他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你說。

      生:是用目送。

      師: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書: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這場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這么看著也能把感情表達出來呢。我們再看看古代詩人還有什么樣的送別方式?第三首《別董大》(屏幕出現(xiàn)《別董大》)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想不想讀?

      生:(齊聲答)想。

      師:大聲讀,齊讀。

      (配上音樂,生齊聲朗讀)

      師:高適是唐朝著名的什么詩人?知道嗎?邊塞詩人。他一個好朋友著名的琴師叫什么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適,朋友聚會終有一別,那一天,董大要離開高適了,是在什么樣的天氣呢?“千里黃云白日曛”

      ,烏云滾滾,遮天閉日,大雪紛飛!氨憋L(fēng)吹雁雪紛紛”

      ,大雪紛紛地下著,這樣的天氣,人心里好過嗎?(指名問)你說這樣的天氣人心里感到怎么樣?

      生:心里感到沉悶。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難過。

      生:傷心。

      師:傷心、壓抑。天氣是這樣的天氣,而且我的朋友就要離開我了。本來朋友的離別就非常的傷感,加上這樣的天氣,傷感中加上傷感,沉重中加上了沉重。作為一代大詩人高適,能讓他的朋友帶著傷感、帶著沉重、帶著這樣郁悶的感情踏上漫漫行程嗎?

      生:(齊聲答)不會。

      師:作為好朋友能這樣讓他走嗎?

      生:(齊聲答)不能。

      師:于是好朋友說了句什么話?讀。

     。ㄉR讀三、四句)

      師:什么意思?

      生:不要擔(dān)心路上沒有知音,因為天下很多人都認識你。

      師:(指名問)你說說看這句話什么意思?“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生:不要擔(dān)心前面的路程里,沒有一個知己,天下人都認識你。

      師:不要擔(dān)心漫漫的長途中沒有你的知心朋友,天底下誰人不知道你董大的名字呢?琴彈得那么好,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師,音樂家,聽到這樣的話,你說董大的心情怎么樣?

      生:他的心情從黑暗一下子轉(zhuǎn)到喜悅。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點放松。

      師:放松,你說。

      生:他的心情可能變得開朗起來了。

      師:變得開朗起來了。對呀,這樣的千里黃云、這樣的白雪皚皚,對于董大來說都變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歡快地、喜悅地、開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長程。高適是用什么來送別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嗎?是歌送嗎?是用什么來送他的?你說。

      生:語言。

      師:是用暖人的話語來送別朋友的。(板書:話)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話語,人聽了之后就像一陣熱浪涌上心頭。讀《別董大》。

     。ㄉR讀)

      師:好!拿起第四首詩,發(fā)給你們的講義《渭城曲》,自己把這首詩讀一讀,放開聲讀。

     。ㄉ杂傻刈x)

      師:誰來把這首詩讀一讀,你來。

      生:大聲地朗讀。

      師:你把這首詩的解釋再讀一讀。

      生:(看著講義)大聲地朗讀解釋。

      師:請坐,我們一起把這首詩朗誦一遍。《渭城曲》齊。

     。ㄉR讀)

      師:這首詩中王維是用什么方式來送別他的朋友的?

      生:(低聲)酒。

      師:大聲說。

      生:(大聲)酒。

      師:(板書:酒)朋友啊,再干了這杯酒吧,向西走出陽關(guān)之后,你再也見不到你的朋友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學(xué)們,古代詩人送別他們親朋好友的時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可以以話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以歌送,以目送,以話送,以酒送,最根本的還是要以什么相送?

      生:真情

      師: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板書:情心)只有這樣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寫出這樣千古流傳的詩句。這四首詩你喜歡嗎?

      生:(齊聲大聲說)喜歡。

      師:請你選擇一首讀給我聽,或者背給我聽,自己選一首。

      (生自由的朗誦)

      師:誰來?勇敢的孩子?(面帶微笑地說)誰沒有發(fā)過言的,把手舉高一點,把手搖一搖。告訴我你沒有發(fā)過言,好多人都發(fā)過言的,你還再搖嘛。ㄖ该f)你沒有發(fā)過言的,你來背一首。

      生:有感情地背誦《贈汪倫》。

      師:好,誰還要來吟誦一首。(指名說)你來吟誦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誦《渭城曲》。

      師:好。我們這樣來連誦一下,把書放下,我誦上句,你們誦下句,你們說好不好?

      生:(齊大聲地說)好!

      (師生互動,吟誦了《渭城曲》和《贈汪倫》這兩首詩)

      師:大家誦得很好。我們今天學(xué)了一組古代詩人送別的詩。我們了解古代詩人是多重情意。∵@節(jié)課馬上就要下課了,下課后孫老師就要和同學(xué)們告別了,回到南京去了,你怎么送別孫老師呢?

      (生竊竊私語)

      師:誰來送送我?你用什么方式來送我?(向一位男同學(xué)走去)(舉起大拇指,笑著說)重情意,夠朋友。你來。

      生:孫老師,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們會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們還是會再見面的。

      師:相信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握個手,(師生握手)請坐。

      師:(指名問)你怎么送別我?又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孫老師,你不僅是我們的

      師,還是我們的知己,我們會永遠記著你。

      師:謝謝,謝謝,稱我是他的知己。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請坐。朋友,握個手。(師生握手)

      師:(指名問)你準備怎樣送別孫老師。

      生:孫老師,緊緊地握一下手,(師生握手)

      師:用握手的方式來送別。握了又握,握了又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體學(xué)生大笑。)

      師:下課,同學(xué)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贈汪倫古詩1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會認“客、何、贈、汪、舟、欲、踏、潭”8個生字,重點讀準“贈”的后鼻音及平舌音,會寫“舟、乘、音、客、何、汪”6個生字。重點指導(dǎo)“舟、乘、客”的寫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想象古詩所表現(xiàn)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教學(xué)重點:

      同教學(xué)目標(biāo)1、2

      教學(xué)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xué)時數(shù):兩課時

      先學(xué)要求:

      1、自學(xué)生字,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如查字典、問大人、聯(lián)系上下文等等),想想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正確流利朗讀古詩,不明白的地方多讀幾遍或做上記號。

      3、查找有關(guān)詩人和古詩的文字資料或圖片。

      教學(xué)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據(jù)題質(zhì)疑

      1、復(fù)習(xí)導(dǎo)入。

      同學(xué)們,咱們來玩?zhèn)對古詩的游戲,背誦《詠柳》。(老師背上句,學(xué)生接下句。)

      2、介紹背景。(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xiāng)去求學(xué),離開家鄉(xiāng)后,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xiāng)。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會是怎樣的?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古詩《回鄉(xiāng)偶書》。(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解釋題目:

      通過預(yù)習(xí),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指導(dǎo)理解“偶”“書”各是什么意思?)

      二、學(xué)習(xí)生字

      1、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2、請學(xué)生讀古詩,其他同學(xué)當(dāng)小老師評價、正音。

      3、檢查生字:生字寶寶從古詩中走出來想和大家做好朋友呢。

      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

      開火車讀,齊讀生字新詞。

      交流怎樣記住生字,想提醒或告訴大家什么。

      三、學(xué)習(xí)古詩

      1、生字寶寶夸大家學(xué)得好,想請大家再來讀讀古詩,該怎樣讀?

      2、指名讀詩――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男女生交換讀(女生讀,男生評,然后交換)――

      分組比賽讀詩――齊讀古詩

      3、交流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引導(dǎo)學(xué)生邊觀察插圖邊說出每句詩的大意。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

      #一二句: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xiāng)。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你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問嗎?

      小朋友們,賀知章在回到家鄉(xiāng)時頭發(fā)都白了,可見模樣發(fā)生了改變,可是什么沒有改變呢?(鄉(xiāng)音)

      引導(dǎo)理解鄉(xiāng)音:

     、傩∨笥眩蹅儼嘤泻先、朝州人,梅州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一樣嗎?

     、诶蠋熃o大家一句話,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多穿點衣服。請你們用自己家鄉(xiāng)的話來說說。理解“鄉(xiāng)音“一詞。

      詩句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xiāng)。這時,他的家鄉(xiāng)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fā)白了,模樣變老了。

      有感情的朗讀這兩行詩:詩人50多年沒有回家鄉(xiāng),現(xiàn)在回來了,還是衣錦還鄉(xiāng),見到了家鄉(xiāng)的許多變化,心中百感交集,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三四句:

      賀知章牽著馬兒回到家鄉(xiāng)來到村口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誰來說說后面兩句的意思?

      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于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是呀,為什么幾十年后作者還回到家鄉(xiāng)來?

     。ò鍟荷傩、老大客?何來?想家鄉(xiāng)。

      你能想像出作者當(dāng)時的心情嗎?(無奈、憂傷)

      4、小結(jié):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5、總結(jié)學(xué)法:

      請同學(xué)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xué)習(xí)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

      四、挖掘課程,欣賞佳作

      同學(xué)們,賀知章回到故鄉(xiāng)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xiāng)偶書》。剛才我們學(xué)習(xí)的是第一首,現(xiàn)在請同學(xué)習(xí)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感受。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

      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

      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

      生朗讀,師講大意。

      五、示范指導(dǎo),培養(yǎng)習(xí)慣

      1、指導(dǎo)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dǎo)“舟”的筆順;

      “乘、客”的撇捺要伸展開,“乘”的筆順,“客”的寶蓋頭兒不要寫得太寬。

      “音”的第二橫應(yīng)當(dāng)寫長一些。

      “何”字右邊的“可”字是,橫要長些,豎鉤的起筆處不要寫在橫的末端。

      2、出示課件中的生字書寫順序,師邊講解。

      3、學(xué)生試寫(每個生字各寫2個),師巡視,生寫后互檢。

      六、板書設(shè)計

      回鄉(xiāng)偶書

      少小老大

      客?

      何來?

      想家鄉(xiāng)!

      《古詩兩首》之《贈汪倫》教學(xué)設(shè)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根據(jù)注釋自學(xué)、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xué)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xué)難點: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xué)準備:多媒體課件學(xué)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xué)過程:

      一、揭題,導(dǎo)入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xué)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3、通過預(yù)習(xí),你知道“贈”是什么意思嗎?誰送給誰?指導(dǎo)書寫“汪”

      4、介紹:

      這首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dāng)?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這是一首送別詩。

      二、學(xué)習(xí)古詩

      1、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指名讀,分組讀,全班讀。

      3、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

     。1)一、二句抓以下內(nèi)容指導(dǎo):

     、佟坝笔裁匆馑迹

     、凇疤じ琛笔裁匆馑?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么。

     、蹚摹昂雎劇斌w會到了什么?

     、苷l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xiàn)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內(nèi)容指導(dǎo):

     、購哪男┑胤娇梢泽w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ㄉ钋С、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體會的?

      (“深千尺”:說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谡l能用“即使……也”這個關(guān)聯(lián)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鄹星槔首x。

     、艹鍪颈尘皥D,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萏げ阶x詩或唱詩。

      4、小結(jié):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么來送別朋友?

      三、朗讀古詩:

      1、課件以下兩首詩,引導(dǎo)學(xué)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蜕崆嗲嗔。

      孤帆遠影碧空盡,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2、朗讀、小結(jié):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詩句,無論以什么送別,心底流淌著的卻是同樣一份美好的情感,這些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xí):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五、板書設(shè)計: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以歌聲

      酒送別

      心

    贈汪倫古詩13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汪淪》(人教版小學(xué)語文第11冊)是一首贊美友誼的歌。

      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寫成的.呢?

      原來,李白在宣城謝眺樓上飲酒賦詩時,意想不到地收到一封來信,拆開一看,是汪倫寫給他的。汪倫是離宣城不遠的涇川的一位豪士,為人熱情好客,聽說李白來到宣城游玩,便熱情地向李白發(fā)出邀請。李白為了不讓汪倫失望,決定第二天赴約。

      第二天早晨,汪倫帶著村民來到村頭相迎。兩人雖不相識,但一見面,就好像故友相逢,非常親密。汪倫特地釀制了美酒,迎接李白的到來,并陪詩人觀賞了當(dāng)?shù)仫L(fēng)景勝地———桃花潭。李白一邊游玩,一邊贊賞皖南山區(qū)迷人的風(fēng)光。這次偶然的機會,使兩人之間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

      幾天后,李白將要乘船離開涇川。臨別時汪倫又和村民們前來相送,那場面十分感人。熱情好客的村民一邊走,一邊用腳踏地打著節(jié)拍,唱著當(dāng)?shù)氐母柚{。李白看到此情此景,感慨萬分,便當(dāng)場吟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盡,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既表達了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又描寫了唐代人民大眾對詩人的尊敬,《贈汪倫》也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詩。

    贈汪倫古詩14

      唐朝的汪倫喜歡到處結(jié)交好友,人也豪爽、大氣。

      他聽說詩人李白很有名,就想和他交朋友,可是汪倫只是一個無名小輩,怎樣才能結(jié)交李白這個大詩人呢?后來,他得知李白喜歡美景和美酒便給李白寫了封信。

      信上這樣寫道:李先生喜歡美景嗎?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美酒嗎?我這里有萬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立刻動身來到這里,見到汪倫后,汪倫對他說:“這里并沒有十里桃花,而是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這里也沒有萬家酒店,只是這里有一家酒店的'老板姓萬!崩畎茁犃讼仁且汇,然后說道:“佩服,佩服!”

      李白在汪倫家玩得非常舒服,因為汪倫的房屋周圍山清水秀,景色很美,李白每天都在汪倫家吃佳肴,賞美景,飲美酒,過得逍遙自在。

      一轉(zhuǎn)眼,李白要離開了,汪倫就準備了不少禮物送給李白。李白乘坐的船就要開動了,只聽見岸上有人踏著步子唱歌,李白回頭一看,原來是汪倫帶著村民在岸上踏歌為他送行。李白十分感動,拿出筆墨,揮筆寫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千古名篇。

    贈汪倫古詩15

      教學(xué)目標(biāo):教學(xué)《贈汪倫》理解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解釋有關(guān)詞語和詩句,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教學(xué)過程:

      一、揭題

      師:同學(xué)們,我們已經(jīng)學(xué)了不少古詩,了解了不少詩人,誰能說說你知道的著名詩人(陸游,李白等)

      師:李白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唐代)板書:

      我們學(xué)過李白的那些詩?指名和集體背誦,師略加敘述詩表現(xiàn)的意境。

      師: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李白的又一首詩《贈汪倫》

      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xué),但不愿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于是想出了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yīng)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dāng)”,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師:看課題,誰贈什么給誰?(李白贈詩給汪倫)

      師:什么叫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是一種舊詩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

      師:今天我們共同來學(xué)習(xí)這首詩——生齊讀《贈汪倫》

      二、解詩。

      教師范讀,指名學(xué)生試讀,齊讀。

      逐詞逐句解釋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這句詩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剛剛要走。

      生:忽——忽然;聞——聽到;踏歌——用腳步打節(jié)拍,邊走邊唱。

      師:什么叫“踏歌”,歌唱時從腳踏地作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倫當(dāng)時踏歌是怎樣的節(jié)拍與聲調(diào),等會作討論。

      生:這句詩的意思—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合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是汪倫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誼,感情。

      連詞解句意

      整句詩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自己說說詩的意思,指名說。

      三、了解詩的意思。

      師:汪倫對李白情誼僅僅表現(xiàn)在“送別”上嗎?

      生:表現(xiàn)在汪倫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1米=3尺,千尺相當(dāng)于333.3米。如果一層樓高4米,比83層樓還高。

      師:用“千尺深”的潭水,也比不上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可見他們之間的情誼有多深了。

      師:可以想象,當(dāng)時李白聽到汪倫帶領(lǐng)男女老少踏歌前來送別時,心情何等激動,因而當(dāng)即賦詩贈送,那么汪倫“踏歌”時是什么樣的節(jié)拍?又是什么樣的.歌聲?我們來討論一下。

      生:汪倫可能用一種較緩慢的腳步,較凄涼的聲音。因為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別了,

      生:……急促……高亢……,因為約定的時間快到了。

      生:……較快……宏亮……,雖是送別,還會有相逢機會。

      師:我傾向于用較快的節(jié)拍,宏亮的聲音。這種推想,因為李白的贈詩中沒有傷感的情緒,而且插圖上李白的表情也沒有傷感的表現(xiàn),可以證明這種推想是正確的,本詩雖寫的是與友人分別,卻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詩特有的風(fēng)格。

      齊讀本詩。

      師: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shè)”,那么兩句詩連在一起,可用上什么關(guān)聯(lián)詞來解釋?

      生:用上“哪怕……也”解釋,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用上“如果……就……”,解釋:如果……就……。

      生:用上“即使……也”解釋:即使……也……

      生:用上“就算……也”解釋:就算……也……

      生:用上“縱使……也”解釋:縱使……也……

      師:同學(xué)們,汪倫先用寫信邀請李白來家鄉(xiāng)做客,接著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村民踏歌相送,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想想,用感嘆句,反問句來解釋這兩句,能不能表現(xiàn)李白此時激動的心情呢?

      生:感嘆句解釋: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用反問句……

      那里比得上……呢?

      ……

      怎么比得上……呢?

      生:還可用設(shè)問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四、了解本詩的寫作方法。

      師:桃花水有千尺深嗎?(沒有)

      師:這是運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張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整句又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比喻。

      師:這里用“夸張、比喻”手法,為的是表現(xiàn)什么?

      生: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誼深,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師:我們怎樣讀好?

      李白︱乘舟︱︱?qū)⒂蛐校?/p>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指名讀,齊讀。

      有時間、背或抄。

    【贈汪倫古詩】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贈汪倫06-08

    贈汪倫古詩03-29

    贈汪倫的古詩05-23

    古詩《贈汪倫》06-09

    贈汪倫李白的古詩03-31

    李白的古詩贈汪倫03-31

    贈汪倫古詩大意03-29

    《贈汪倫》古詩鑒賞04-20

    古詩《贈汪倫》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