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

    時間:2024-11-11 01:37:29 醉翁亭記 我要投稿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精選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都離不開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醉翁亭記》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精選15篇)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

      《醉翁亭記》選段,回答各題。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1) 樹林陰翳翳:

     。2) 太守謂誰: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語句。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小題3】“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斌w現(xiàn)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小題4】你認為文中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什么?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小題1】(1)翳:遮蓋

     。2)謂:為,是

      【小題2】示例:不久太陽落山,人影零散紛亂,這是太守歸來賓客跟隨。

      【小題3】與民同樂。

      【小題4】示例:太守的生活態(tài)度是積極樂觀的。

      在實際生活中,我每遇到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不去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況下,沒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與民同樂。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解析

      【小題1】評分標準: 每題1分。

      【小題2】評分標準:翻譯正確,一句一分。

      【小題3】評分標準: 意思相近即可。

      【小題4】評分標準:生活態(tài)度1分,聯(lián)系實際談看法2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2

      文言文,完成小題。(共9分,每小題3分)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題1】、對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圖 B.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去:離開) C.飲少輒醉輒:就 D.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然: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小題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泉香而酒洌而年又最高 B.負者歌于途孫叔敖舉于海C.山間之朝暮也悵恨久之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

      【小題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潔”“水”四個典型情景來寫四季變幻之美,情狀俱到,精確而熨帖。 B.選文巧用詩的語言表達形式,全用對句,句式整齊,音節(jié)鏗鏘,讀來聲聲清朗,極具音樂的節(jié)奏美。aC.選文圍繞“樂”,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人之樂,表達了作者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D.第3段寫宴飲之樂,卻別有情致地從捕魚釀酒寫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簡樸。

      【小題4】、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答案

      【小題1】A

      【小題1】D

      【小題1】B

      【小題1】(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開了,散發(fā)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3

      文言文閱讀。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名之者誰( )

     。2)野芳發(fā)而幽香( )

     。3)朝而往,暮而歸( )

     。4)弈者勝( )

      2、下列加粗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亭者誰(的人)

      B、山間之四時也(的)

      C、行者休于樹(從)

      D、頹然乎其間者(他們,他們的`)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之意僅在于山水之間嗎?結合全文說說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取名(命名、題名、起名)

      (2)香花(花)

     。3)傍晚(黃昏、晚上)

     。4)下棋

      2、C

      3、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醉翁之意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宴酣之樂、樂人之樂。

      或:醉翁之意不僅在于山水之間,還在于與民同樂。(意對即可)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祝┫壬恢卧S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ㄒ遥┉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①造( )飲輒盡,期在必醉。 ②頗示( )己志

     、蹫a出于( )兩峰之間者 ④有亭翼然( )臨于泉上者

      9.翻譯句子。(4分)

      ①因以為號焉。

      ②故自號曰醉翁也。

      10.兩文分別寫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飲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參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顯示,顯露;③從;④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評分:答對一個詞語解釋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為號;②所以給自己取了個號叫醉翁

      評分:翻譯準確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飲酒中自得其樂,并忘卻榮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樂之興。

      評分:答出一點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5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僭茪w而巖穴暝 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3.將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14.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寫的 “樂”有哪些?(3分)

      答:

      參考答案:

      12.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個1分)

      13.①它的'西南各個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了能寫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評分:共4分,每句2分)

      14.“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評分:共3分,每點1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6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ü(jié)選自《醉翁亭記》)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3分)

     。1)其西南諸峰;( )

      (2)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3)名之者誰。(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分)

      答:

      3.從選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

      參考答案:

      1.(3分)(1)各個(眾)(2)靠近(3)命名(給……起名)

      2.(2分)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補充動詞1分!暗谩薄霸ⅰ狈g正確1分)

      3.(2分)一是飲酒,二是欣賞山水。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7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子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則無禾!睙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yōu)游以樂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邪?(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詞。

     。1)太守歸而賓客從也_____________

     。2)余至扶風之明年_____________

     。3)既而彌月不雨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雨亭記》突出表現(xiàn)出蘇軾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這與歐陽修《醉翁亭記》的'主旨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處。

      4.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點?它們的表達效果是怎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跟從,隨從(2)第二年(3)下雨

      2.(1)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2)憂愁的人因此歡樂,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3.關心人民疾苦 與民同樂

      4.駢散結合,句式整齊而有變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節(jié)奏感和回環(huán)美。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8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節(jié)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岳陽樓記》(節(jié)選)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歸而巖穴暝 暝: (2)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

      (3)而或長煙一空 一: (4)把酒臨風 把: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3).分別概括這兩段文字中景物描寫的內容。(4分)

      《醉翁亭記》(節(jié)選):

      《岳陽樓記》(節(jié)選):

      (4).依據(jù)選文,填寫下表。(3分)

      篇目

      寫人的活動的語句

      相同的`內心感受

      《醉翁亭記》(節(jié)選)

      《岳陽樓記》(節(jié)選)

      【答案(1)(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執(zhí),拿

     。2)(1)這或明或暗、變化不定的,就是山間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3)分別概括這兩段文字中景物描寫的內容。

      (1)主要描寫了瑯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變化。

     。2)主要描寫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時的美麗景象。

     。4) 寫人的活動的語句:《醉翁亭記》:朝而往,暮而歸。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把酒臨風。

      相同的內心感受:快樂(或高興)。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9

      一篇課內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9分)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魍ふ哒l?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3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佳木秀而繁陰 (3)弈者勝

      【小題2】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2分)A.山之僧智仙也輟耕之壟上B.行者休于樹 于廳事之東北角C.朝而往,暮而歸 學而不思則罔D.雜然而前陳者 然則何時而樂耶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4】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

      【小題1】(1)意趣、情趣,(2)茂盛 (3)下棋

      【小題1】B

      【小題1】游玩山水的'樂趣,領略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小題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滁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分)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B中二者都是“介詞,在”。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容,提高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0

      【甲】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②之陽,其占③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夫相與忭⑤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注]①②:均為姓名,在今陜西省境內。③占:占卜。有年:指豐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紀日。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興,快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抛砦讨獠辉诰疲 ) ⑵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

     、侵鞠惨 ( ) ⑷甲子又雨 ( )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名之者誰?/則以名物 B.余至扶風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D.以為休息之所/全石以為底

      3.翻譯下面句子。(4分)

     、庞型ひ砣慌R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妻r夫相與忭于野。

      4.閱讀甲乙兩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4分)

     、庞迷木渥訉懗鰞晌闹型ぷ用挠蓙怼

      醉翁亭: 喜雨亭:

     、埔椅膶懥艘患裁聪彩?甲乙兩文的作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⑴情趣 ⑵ 離開 ⑶記 ⑷下雨

      2.C

      3.⑴有亭子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妻r夫們一起在田野里歡樂。

      4.⑴醉翁亭:太守自謂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凭煤捣旮柿兀ㄌ旖迪灿辏┡c民同樂 (福建省三明市20xx年初中畢業(yè)暨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1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ü(jié)選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ü(jié)選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 樹林陰翳( ) (2)游人去( ) (3)樂其樂也( ) (4)念無與為樂者( ) (5)蓋竹柏影也( )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7.【甲】段寫太守日暮醉歸這一段有描寫、敘事、更融入了和兩種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全文主旨。(2分)

      18. 【甲】【乙】兩文都是作者在被貶期間所寫,請比較其在思想感情上異同。(4分)

      閱讀答案:

      15.(5分)⑴翳:遮蓋;⑵去:離開(3)樂:以…為快樂(4)念:考慮、想到(5)蓋:大概是(共5分。每空1分)

      16.(4分)⑴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2分)

     、浦皇侨鄙傧裎覀z這樣清閑的人罷了。(2分)

      17.(2分)抒情 ;議論 (共2分,每空1分)

      18.(4分)示例:相同:面對貶謫不沉淪,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表現(xiàn)出曠達情懷。

      不同:蘇軾情感復雜,既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又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歐陽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2

      〔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W陽修《醉翁亭記》)

      9.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春和景明 景: ②四時之景不同 景:

     、鄱蜷L煙一空 或: ④把酒臨風 把:

      10.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傥⑺谷,吾誰與歸?

     、谝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極而/悲者矣

      C. 其/喜洋洋者矣 D. 四時之景/不同

      12.比較甲乙兩個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處填上相應的內容。(3分)

      文 段

      寫 景

      抒 情

      甲

      一段

      淫雨霏霏

      二段

      喜

      乙

      先寫

      山間之朝暮

      樂

      再寫

      13.乙段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的樂與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樂,內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9.答案:①日光 ②景色 ③有時 ④持、執(zhí)

      評分:每小題1分,共4分。

      10.答案:①(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②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語句通順即可得分。

      11.答案:B

      評分 :選對得2分。

      12.答案:

      悲

      春和景明

      山間之四時

      評分:每空1分,共3分。

      13.答案:乙段中樂既抒發(fā)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甲段中的樂不只表示與民同樂的思想,而且表現(xiàn)崇高的思想境界。

      評分:本題2分。只答相同點不得分。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3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歐陽修是_____代的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1)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

     。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

      3.歐陽修寄情山水,詩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樂外,還具有怎樣的'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描寫的是滁人出游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宋(北宋)

      2.(1)傾瀉(傾注或快速地流)(2)離開

      3.圍繞”與民同樂“回答即可。

      4.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4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解釋加粗詞的含義。

      翼然( )名之者誰() 醉翁之意不在()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晦明變化者()佳木秀而繁陰()

      傴僂提攜() 臨溪而漁() 雜然而前陳者()

      2、翻譯下列句子。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蒼顏白發(fā),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劃橫線處按原文填上句子,從這句話中概括出一個成語,它的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從哪些方面描繪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同《岳陽樓記》中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一句在寫景上有兩點相同,一是從時間早晚變化寫,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寫了四種情況,從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種情況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傴僂提攜所指的是兩種人是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記》中則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來指代。

      8、結尾部分把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表現(xiàn)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理想。

      參考答案:

      1、象鳥張開翅膀一樣命名情趣領會昏暗茂盛、繁茂腰背彎曲靠近擺放

      2、(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是在于秀美的.山水之間啊。

     。3)或暗或明,變化不一,這是山中早晚的景色。

     。4)一個面容蒼老、頭發(fā)花白的人,醉醺醺的坐在眾人之間,那是太守喝醉了。

     。5)游人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6)醉時能夠與大家一起歡樂,醒時能夠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的人,是太守啊。

      3、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4、早晚變化、四季變化

      5、明暗變化

      6、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眾賓歡;④太守醉

      7、老人和小孩;黃發(fā)垂髫

      8、醉能同其樂;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15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8分)

      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題1:文中醉翁是指 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作家文學家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注意劃線詞的含義。(3分)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小題3:對選文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3分)

      A.介紹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B.介紹了“醉翁”名的由來。

      C.由介紹醉翁亭,點出全文的主旨。

      D.開篇引“樂”,點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樂。

      參考答案:

      小題1:北宋,歐陽修

      小題2: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靠近在泉邊的,那是醉翁亭。

     。P鍵詞:臨 于 各1分,句子通順1分,共3分 )

      小題3:C

      小題1:試題分析: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永豐)人,自稱廬陵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把“翼然”(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臨”(靠近)、“于”(在)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選文分別介紹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命名者,通過這些介紹,點明了文章的主旨:表現(xiàn)詩人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閱讀答案09-21

    《醉翁亭記》的閱讀訓練及答案08-26

    《醉翁亭記》對比閱讀及答案09-14

    《醉翁亭記》閱讀題答案10-09

    有關醉翁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09-19

    醉翁亭記閱讀試題及答案解析09-23

    醉翁亭記節(jié)選閱讀題目及答案07-10

    《醉翁亭記》中考閱讀題目答案07-12

    《醉翁亭記》比較閱讀題及答案06-06

    醉翁亭記與喜雨亭記的閱讀答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