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語文教案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進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話常駐騙上當,不能以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想得到的東西。
3、會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
教學重點、難點、關(guān)鍵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運用句式和標點符號;
2、難點:能讀出狐貍的不同語氣;感悟文中所蘊含的道理;
3、關(guān)鍵:抓關(guān)鍵詞句體會,朗讀。
教學準備:課件、頭飾等
一、復(fù)習檢查:
1、看拼音寫詞語。(3號生寫在小黑板上,其余學生做在練習紙上。)
(完成后各小組的1號與3號互查,2號與4號互查。)
2、選擇其中的詞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話。(可根據(jù)各自的能力選擇詞語的多少)
二、讀議課文2-3自然段
是呀,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是圍繞著一片肉而展開的。
1、出示圖片:誰能看圖說說烏鴉和狐貍對這片肉各有什么表現(xiàn)?(讓生自由說)
2、文中哪幾自然段就在寫這幅圖意?(2-3)自由讀2-3自然段,想想分別應(yīng)讀出怎樣的語氣。
3、練習朗讀。
此時此刻,烏鴉會怎么想?狐貍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讓生發(fā)揮想象,自由發(fā)表意見)
三、精讀4-7自然段
烏鴉想保住肉,而狐貍卻想騙取這片肉,它們各有什么表現(xiàn)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最想讀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根據(jù)學習提綱學習討論。
小組學習提綱
(1)讀讀4-7自然段,用“--”劃出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的反應(yīng)。
。2)議一議,你對這只狐貍有什么看法,并說明理由。你對這只烏鴉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貍說的話和烏鴉的話應(yīng)該怎么讀,并試著讀一讀。
2、集體反饋。
。1)面對烏鴉口中的.肉,狐貍說了些什么?
(出示狐貍說的三次語言)
你認為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從哪里看出來?
。▽W生各抒已見)
適時:狐貍這種使人聽高興,討好別人的話又叫--花言巧語或甜言蜜語。
這三次語言該怎么讀呢?
。ㄖ该x--評議--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2)對狐貍的討好,烏鴉各做出什么樣的反應(yīng)?
。ǔ鍪緸貘f反應(yīng)的三句話)談?wù)剬貘f的看法。
提示:烏鴉前兩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愛聽好話)
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3、引出結(jié)果。正因為烏鴉愛聽好話,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來,反被狐貍“叼”走了。(掉、叼由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板書:掉叼
4、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練習:
5、分角色朗讀。
四、表演課本劇。
1、學生自由組合,每組三人,進行試演。
2、指名三人上臺表演,其余當觀眾評議。
五、練習
A:1、加標點: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唱幾句吧()”
2、自己再編三句狐貍討好烏鴉的話。
B:只做第(1)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fù)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作者的胸懷和氣概。
4.創(chuàng)新素質(zhì)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百姓的關(guān)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詩云“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縱觀歷代文壇,詩書畫三絕的名家,層出不窮。而圖題詩則是詩壇畫苑中一朵絢麗的花朵。今天,就讓我們一道去感受——鄭板橋在《墨竹圖題詩》中要表達的詩情畫意。
二、自主學習:
1、字:
衙(yá)齋(zhāi)燮(xiè)號(háo)寒放賑(zhèn)救濟(jì)遂(suì)
2.解詞:
勞頓:勞累。
思緒:思想的頭緒;思路。
救濟:用金錢或物資幫助災(zāi)區(qū)或生活上有困難的人。
賑災(zāi):賑濟災(zāi)民。
巋然不動:高大獨立的樣子。
3、交流材料:
、俳榻B作者: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應(yīng)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弊龉偾昂,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竹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體貌疏朗,風格勁峭。
②圖題詩(找擅長繪畫的學生介紹)
、勰瘢簡斡媚嫷腵竹子。
3.朗讀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引導學生閱讀“詩畫賞析”第二段。
。鞔_:鄭板橋這首詩的背景、原因和被罷官的結(jié)局,說明他是一個關(guān)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詩意:這首詩以“竹”為依托之物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畫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
四、合作探究:
1.請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愛的詩句,并說明理由。
2.本詩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第1句是實寫、第2句是虛寫,第1句是第2句發(fā)揮聯(lián)想的基礎(chǔ)。)
3.如何理解“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一句?(明確:似是寫竹,實則寫人。寫詩人對百姓的仁愛之心,體恤之情,令人嘆為觀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穎奇物,把一個錚錚鐵骨的文人寫得極入情理,表現(xiàn)了他的高標挺立、特立獨行、充滿愛民之氣節(jié)。)
五、回顧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氣節(jié),象征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
六、拓展訓練:
1、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guān)竹的詩句,繪畫作品。
2、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贊美竹。
教后記:
板書設(shè)計:
竹 人
干: 細中有強 特立獨行
葉: 青翠欲滴 愛民如子
傲然樹立
閱讀鏈接:
揚州八怪:“揚州八怪”包括鄭燮、羅聘、李方膺、高翔、金農(nóng)、李鯇、汪士慎八位畫家。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shù)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揚州八怪”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鯇、李方膺等先后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試畫,后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印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聯(lián)燮為“書畫史”。
“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云:“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成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揚州八怪”大膽創(chuàng)新之風,不斷為后世畫家所傳承。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相關(guān)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觀點。
2.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相關(guān)的生物學知識,把握作者觀點。
2.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學步驟及內(nèi)容要點
一、導入
同學們,每天我們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頭注意過你腳下的螞蟻窩?也許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螞蟻經(jīng)常成群結(jié)隊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飯到它們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就會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飯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塊大面包,它們也能很快解決。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團結(jié)一致,努力工作。同學們,你覺得神奇嗎?它們與我們多像,但它們能和我們一樣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二、作家作品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1943年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y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y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nèi)科學系主任、耶魯醫(y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癌癥紀念中心斯隆—凱特林癌癥研究所所長,并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三、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作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第1~3段):從一個事例切入,即醫(yī)學家舉行年會,把其與生物界聯(lián)系起來,從而得出自己的論點,人類社會與生物社會有共通之處。
第二部分(第4~10段):指出動物過著兩種生活,即是個體的存在,又是集體的存在,也就是說,動物過著個體的和社會的兩種生活。
第三部分(第11~13段):指出人類與生物界的相通之處——人類也要有社會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開篇是怎樣描繪醫(yī)學家舉行年會的?為什么這樣描繪?
1)教師備課系統(tǒng)──多媒體教案
明確: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信息”,“像拋出釣鱒魚的釣線一樣,準確無誤地向恰爾德飯店拋出一個長長的單列縱隊”。
這不無諷刺與幽默的敘述,看似閑筆,卻給全篇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
2)第二段作者說到生物學界對“人與動物相似”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暗示說昆蟲群居的活動跟人類事務(wù)總有點聯(lián)系,那在生物學界將是相當糟糕的態(tài)度,關(guān)于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們,昆蟲好像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它們的行為絕對是有異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币簿褪钦f,傳統(tǒng)生物學界認為人類社會與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3)但是,作者擺了一個怎樣的事實與觀點?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zhàn)。所以描述昆蟲行為的人,惟恐被指斥為“違反科學”,都不遺余力地從“有異于人類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為,說它們“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是非生物的”。而作者卻不從眾從俗,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發(fā)起沖擊,他指出“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然后以幽默的語言,列舉了一系列螞蟻的社會行為,從“培養(yǎng)真菌,喂養(yǎng)蚜蟲”,到“迷惑敵人,捕捉奴隸”,到“使用童工”、“交換信息”,簡直和人類毫無二致。“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在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類社會行為的語言來描述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恰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是: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互為比照的。
4)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部分,找出作者舉出了哪些動物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明確:蜜蜂、白蟻、群居性黃蜂、鯡魚和成群的飛鳥。
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說明它們也有集體協(xié)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shù)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體看成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是作者的創(chuàng)見。
5.接下來我們再來具體地看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第四段為什么作者一開始就來了這樣兩句:“最讓我們不安的是”,“即使有這樣的東西,它們也決不可能跟我們相關(guān)!
明確:作者這樣說,是模仿傳統(tǒng)生物學家的語氣,按他們的邏輯來說的。傳統(tǒng)生物學家們不愿意承認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這一事實,作者這樣的敘述充滿了調(diào)侃與諷刺。
6)作者在談到動物與人類的行為時,為什么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試結(jié)合作者的論述加以說明。
明確:作者在談到動物與人類的行為時,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這是因為社會與個體是相輔相成的,社會不能沒有個體的參與,而對于社會性生物而言,個體也難以離開社會而生存。所以,無論是談?wù)撊说纳鐣,還是談?wù)搫游锏纳鐣,都離不開對個體與群體的分析。沒有形成群體的螞蟻,就沒有太多的社會性,因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是有限的;對于人類,沒有融入社會的科研成果,不能被公眾利用,也就喪失了它存在的意義。相比較而言,有著一定組織的社會性生物,如螞蟻和蜜蜂,對社2
人教版新課標普通高中◎語文⑤必修會組織的依賴性更強;人類的個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短時間關(guān)閉與組織聯(lián)系的“電路”,但不能從根本上脫離社會而存在。
7)大家覺得課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比有哪些相似之處?明確: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會組織與人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步調(diào)一致的行動、集體協(xié)作式的勞動、有目的的行為、互相交換信息等。
8)第三部分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類其實比動物更具有社會性,但是我們?nèi)祟悈s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
明確:“雖然我們無論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賴,聯(lián)系更密切,行為上更不可分,我們卻并不經(jīng)常感到我們的聯(lián)合智慧。”“電路好像還在,即使并不總是通著電!币簿褪钦f,我們?nèi)祟愲m然比動物更具社會性,但是我們并沒有真正做到聯(lián)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我們的智慧與才能。
9)最后,作者對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確:“科學上的探索是一種孤獨的、靜思的事。是的,在最初幾個階段是這樣。但后來,或遲或早,在工作行將完成時,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fā)表文章,給編緝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fā)現(xiàn)就大叫起來。”作者希望科學研究能夠多一點交流,表現(xiàn)出深厚的人文關(guān)懷精神。
五、能力提升
整篇課文作者探討了生物的社會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確:作者談?wù)撋锏纳鐣,焦點還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tǒng)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diào)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diào)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是獨特的,見解是獨到的,議論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六、規(guī)律總結(jié)
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jù),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wù)撋锏纳鐣袨,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diào)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xiàn)了由現(xiàn)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七、學與練
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說說下列語句的幽默效果。
1.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明確:諷刺怕遭到非難的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tài),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作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于人類,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
3
教師備課系統(tǒng)──多媒體教案
2.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明確: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愿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真是有些為難。
3.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明確:用夸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
4.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腳的神經(jīng)節(jié)而已。
以“輕蔑”的口氣評論一只“獨行的螞蟻”,強調(diào)它們個體智慧的微不足道。
5.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fā)表文章,給編緝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fā)現(xiàn)就大叫起來。
明確:以夸張的筆法,將人類的行為“原始化”,暗中與動物行為混同,意在說明兩者之間的某些相似性。
八、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原來生物界還有這么多我們不曾了解的內(nèi)涵,人類千萬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我們既要強調(diào)個體的智慧,也要重視群體的智慧,因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必須融入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才有意義。所以,同學們學習也不能夠閉門造車,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磬、攢、琉璃、藻井、中軸線”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了解祖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shù),了解故宮建筑藝術(shù)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3.了解方位詞在按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故宮博物館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shù)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力的集中體現(xiàn),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進一步發(fā)揚民族的創(chuàng)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方法:
1.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jié)合。
2.圖示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劃分結(jié)構(gòu)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guān)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厣?說話訓練,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訓練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筑物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展示目標
多媒體顯示“故宮”全景錄像。
故宮集中體現(xiàn) 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shù)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國數(shù)千年宮殿建筑藝術(shù)的總結(jié)性杰作,讓我們隨著作者去參觀故宮,去感受故宮的宏大壯麗和精美絕倫吧!
二、檢查預(yù)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為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故宮的'圖片和資料。
三、自學探究 感知目標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矗立(chù) 鰲頭(áo) 湛藍(zhàn) 琉璃(liú)
殿檐(yán) 藻井(zǎo) 蟠龍(pán) 中軸線(zh07u)
金鑾殿(luán) 擊磬(qìng) 檀木(tán) 攢(cuán)
乾清宮(qián) 坤寧宮(kūn) 肅穆(mù) 奏報(z06u)
慈禧(xǐ) 額枋(fāng) 妃嬪(pín) 翊坤宮(yì)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兩遍,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序號,注意方位詞運用。
3.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們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四、展示質(zhì)疑 理解目標
1.明確空間順序。
2.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jié)合的特點。
五、延伸拓展 升華目標
多媒體顯示太和殿內(nèi)景。
1.學生齊讀5――8段。
2.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六、快樂過關(guān) 檢測目標
要求學生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七、課堂小結(jié)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冊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地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fā)的聯(lián)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jīng)來到我們身邊?创巴,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去年我們?nèi)チ四睦?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自己來安排。
二、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作記錄。比如:去的時間、地點,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動,帶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茨囊唤M計劃得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wù)勛约旱挠媱,再由小組長統(tǒng)一意見,推選一人做好發(fā)言交流準備。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啟發(fā)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huán)境應(yīng)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jīng)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jié):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得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二、實地觀察
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下來?梢赃x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jīng)在那里發(fā)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三、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啟發(fā)。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四、學生完成習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yōu)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nèi)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 日積月累
一、復(fù)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聽寫詞語。
二、我的發(fā)現(xiàn)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 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三、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得多,背得快。
四、寬帶網(wǎng)
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遨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wǎng)頁介紹。
語文教案 篇6
課前教師播放課件,出示神話故事圖片,學生說說是什么故事。
師:大家剛才說的呀都是——
生接:神話故事。
師:什么是神話呀?
生:假的。
生:很神奇。
師:在遠古時代,人們對自然界的許多現(xiàn)象感到神秘莫測,無法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因此就認為這么變化莫測的現(xiàn)象都有一個神在指揮,控制著,于是他們在生產(chǎn)勞動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神的故事,在口頭流傳,這就是神話的起源。神話充滿了幻想的色彩,充滿了神奇的想象。
師: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板書)學生讀課題
師引讀課文:“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萬八千年!眲偛拍惴路鹂吹搅嗽鯓拥漠嬅?
生說。
師:是呀,天地模糊不清,多可怕!盤古是怎么讓天地分開的呢?課文哪一段寫了?讓我們快去讀一讀吧。
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句子。
師:誰接著往下讀,把我們領(lǐng)進這一個神奇的故事中去。
生: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辟過去。
師:停,老師把這句話改一下,你看行嗎?“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砍過去!边@樣改行嗎?
生:不行,我覺得這樣很沒有力氣。
師:用“掄”,用“猛劈”怎么就有力氣了呢?
生:因為猛劈,就是要靠很重的力氣朝前面劈過去。
師:而且是“掄”起大斧頭!請大家做一個掄的動作。(學生掄后做猛劈狀)
出示課件,盤古猛劈圖
師:同學們,盤古掄起斧子猛劈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他臉上的表情是怎樣的?你說!
生:就是咬緊牙關(guān),就是很用力!
師:你把這種用力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辟過去。
師:有點用力了,誰再來猛一下。
生:(讀)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
師引讀: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
生齊讀:猛劈過去!
師:讀得多投入呀!這一掄,這一劈,把天和地分開了,用一個成語說就叫做開天——
生接:劈地。
師板書:開天劈地
師:這一劈,宇宙發(fā)生了巨變,接著讀——
生:(齊)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
師:天和地這個時候形成了,產(chǎn)生了奇妙的變化。同學們我們來看。
投影出示:
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
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了地。
師:誰來,通過自己的朗讀,讓這一副神奇的畫面活起來。
生讀
師:同學們,讀著讀著有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里面有許多反義詞。
師:有哪些?
生:輕--重;清--濁;上升--下降
師:短短一句話中,竟然藏著如此多的奧秘,作者的語言多精妙啊!這些詞語一一相對,多有趣!讓我們來讀好這句話,全體女同學,你們就是“輕而清的東西”,男孩子,你們就是重而濁的東西。
生讀。
師:盤古劈開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嗎?
生:不是。
師:這時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讀第三段,邊讀邊想。
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
師:他做了什么?
生:盤古用頭頂著天,腳瞪著地。
師:你找得真準!你們是這樣嗎?
師:哦!都是。(課件出示畫面和句子。)
師:誰來,把你看到的畫面讀出來。表現(xiàn)出它的神奇之處。
生:天地分開以后,盤古怕他們還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的確夠使勁的,誰使的勁再大一點?
生:天地分開以后,盤古怕他們還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那現(xiàn)在你就是盤古,伸出你的手,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天地分開以后,盤古怕他們還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什么感覺?
生:好累。
生:手、頭酸
師:我感覺到了盤古脖子很酸了,腳很痛了,他快要撐不住了……
師:此時,你在想什么?
生:為了人類我豁出去啦!
生:如果放棄了,天地又會混沌一片。
師:是啊,一分鐘就讓我們感覺到累了,可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那樣頂天立地站在那兒!來,請接著老師的話往下讀。
師:一百年過去了,盤古——
生:(接)怕他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一千年過去了,盤古——
生:(接)怕他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一萬年過去了,盤古——
生:(接)怕他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師:一百萬年過去了,盤古——
生:(接)怕他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
。▽W生讀得一次比一次響亮有力)
師:這真是一個頂天——
生接:立地。
師:這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ò鍟斕炝⒌兀
師:還有什么神奇出現(xiàn)?
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盤古也隨著長越高。
師:此刻,我們就是盤古,我們在不斷地長高,來,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份神奇!
生齊讀---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
師: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天地終于成形,盤古卻——
生接:累得倒了下去。
師:他的開天辟地之路結(jié)束了嗎?
生:沒有!
師:這一倒,天地發(fā)生了更大的變化,請同學認真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而神奇的畫面。
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老師想問同學這整整一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生: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師:他的身體有哪些變化?
生: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
生:他發(fā)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生: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生: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生: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生: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生: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播放課件,出示各種圖片,學生看句子朗讀。
生: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
師:讓四季的風吹得柔一些吧,讓飄動的云再飄得慢一些吧!
生再讀: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
生:他發(fā)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師:這雷聲太溫柔了,誰再來讀一讀?
生: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生: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生: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師:遼闊的大地一望無際,把這種感覺讀出來!“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起!
生: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師:真是“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啊!
生: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生: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詞句,老師把它們變成了詩句,你能像詩人一樣來讀讀它嗎?指名學生配合讀。(很有感情)
師:看來還有許多同學想讀,這樣全體起立,女生讀前半句,男生讀后半句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美美地讀。
生配樂朗讀(很有味道)
師:哎,雨露后面有個省略號,你知道這個省略號的秘密嗎?
生:他的變化沒有寫完。
師:盤古的身體還會變成什么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先想想,盤古的身體上還有哪些課文是沒有寫過的?(生答)現(xiàn)在我們試著當一回小小神話家吧!
出示句式:他的——————,變成了————的—————。
生思考交流。
生:他的手指,變成了高高的山峰。
師:你是第一個來到宇宙的,祝賀你。
生:他的牙齒變成了一座座火山。
師:非常欣賞你的想象力。
生:他的頭發(fā)變成了長長的柳枝。
生:他潔白的牙齒變成了晶瑩的鉆石
生:他的經(jīng)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立交橋。
師:多么奇特的想象!
生:他身上的細胞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朋友。
師:大家說了這么多變化,如果都加到書上,這省略號可以擦掉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不能?
生:世界上還有許多東西,說也說不完。
三、升華感情拓展延伸
師:你們的回答,終于讓我明白了,盤古的身體,化作了宇宙萬物。盤古開天辟地,累得倒下了還把自己的身體化作了宇宙萬物。他犧牲自己,奉獻一切,真是英雄本色!這就是——出示最后一段。
生齊讀: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
師: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這座寶庫里,還有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睹褡逦幕ё治摹防镞@樣寫著——
出示課件,生齊讀:
盤古開天,濁沉清揚。女媧補天,日月重光?涓钢鹑眨獨赓S張。精衛(wèi)填海,蕩氣回腸。后羿射日,功德無量。神話故事,意味深長。民族精神,積厚流光。
師:課后,我們還可以多讀讀神話故事,再次感受神話之神奇。(出示作業(yè))這個星期我們就來開個故事會。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文中的詞語:
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語言。
3、關(guān)注文章細節(jié)描寫。
4、領(lǐng)悟作者思念故鄉(xiāng)、追思親人的感情。
【教學設(shè)想】
一、激發(fā)學生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shè)閱讀氛圍
孩子對于新年總是有著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 導 學生感受那些經(jīng)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二、在充分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文章,細細品味文章關(guān)鍵詞語句子,并要求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
三、教師應(yīng)該介紹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動經(jīng)歷,使學生可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chǔ)上達到對作者較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w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月是故鄉(xiāng)明,露從今夜白”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們同學學過或讀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表達游子思鄉(xiāng)的詩作: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荊門送別》 《靜夜思》
現(xiàn)代詩文中,你還讀過哪些詩歌、散文能表達作者的鄉(xiāng)愁?
二、今天我們學習琦君的作品《春酒》
學生自讀課文──你認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1、文章寫了與春酒有關(guān)的哪些事情?作者僅僅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⑴ 記敘了兒時在故鄉(xiāng)過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
⑵ 作者不僅僅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春酒,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xiāng)的風俗美、人情美,寫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著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2、文章描繪了家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處?用下列句式說話:
、 風俗之美美在……,表現(xiàn)為……
、 人情之美美在……,表現(xiàn)為……
、 文末作者的感嘆是什么?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wù)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
教學過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親的形象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說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親的描寫尤為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的,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源泉。
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著“愛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方,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guān)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a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痹谶@里,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diào)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
二、體會本文生動傳神語言
設(shè)喻奇特形象:“我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運用細節(jié):
請用“我認為……這個細節(jié)最生動,因為它寫出了……”這個句式說話》
細節(jié)描寫舉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過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吃會酒,得了“兩條”印花手帕,于是“開心得要命”。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幾個細節(jié)中得到充分的刻畫,這樣活潑、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動起來,還微微歪著腦袋沖讀者笑著……
三、拓展·延伸
寫出過春節(jié)時,最令你難忘的一件事或一種食品,并且圍繞這種事或物塑造一個人物,表達自己的某種情感。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yōu)秀教案04-11
精品語文教案 高中語文精品教案10-10
有關(guān)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簡單05-18
燕子語文的教案07-05
語文熱門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