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蟬猴作文
作者:于海燕時間:2017-09-02
解放前后,生活在貧窮落后的農(nóng)村里的孩子,平時除了彈琉琉、掏家雀、下河捉青蛙、上樹掏喜雀蛋、粘蟬、摸蟬猴……,再沒別的好玩的了。玩的最有趣的還屬晚間摸蟬猴,至今記憶猶新。
蟬猴,就是蟬的幼蟲,還沒有變化成蟬的時候。因為,它還沒有發(fā)育出翅膀,還不會飛,還是一個“光腚猴”肉蛋蛋,只能在地面上和樹干上爬行,全身土黃色,形狀像猴,所以人們稱它為蟬猴。
蟬猴(伏蟬猴),大都是在炎熱的伏天,月上樹梢后,它才從下過雨后潮濕的泥土里,用它的爪子挖一個洞,光著屁股,迅速的鉆了出來,憑著它的生存本能,急匆匆的朝著近處的樹干爬上去。
蟬猴,都是在傍晚的時候才會從地下鉆出來的。剛從地下鉆出來的是一個肉蛋蛋的“光腚猴”,等蟬猴的背上出現(xiàn)了一條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慢慢地脫掉外殼,就像是從一副盔甲中爬了出來,整個羽變過程要一個多小時。蟬猴的前腿呈勾狀,從殼里爬出來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干上了。只待黎明到來,把羽翅稍稍晾干后,就可以展開翅膀,在樹林里鳴叫、飛翔了。
傍晚,隨著天空越來越暗,大地一片黑黢黢的什么也看不見了,我們這些頑皮的孩子,每人帶著一個用舊線襪筒做成的布口袋,光著黑黝黝的肩膀,冒著晚間蚊蟲的叮咬,穿梭在小樹林中,像偵察兵似等候蟬猴的出洞。因為是晚間天黑,肉眼是看不到蟬猴出洞的蹤跡,只有憑自己的感覺在小樹干上摸蟬猴,每棵樹干都要挨著摸,不等蟬猴爬到樹干高處,就把它摸下來了。一只、兩只、三只……,一個晚上能摸到一二十只。
摸蟬猴是孩子們的一種樂趣。黑燈瞎火的在小樹林里摸蟬猴,不說肩膀讓蚊蟲叮咬的滿身是包,一不小心還會讓樹枝子劃破皮膚,有時還會摸到蛇,或腳底下趟著蛇很是不安全的。
最有趣的是把摸回來的蟬猴放到家里的窗簾上,看著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羽變。最先看到的是蟬猴的背上裂開一條黑色的裂縫,露出背部,露出腦袋,伸出前爪,從蟬猴殼里爬了出來,最后脫變成一只漂亮的蟬的全過程。這是比看耍戲法的還要開心的精神享受!
蟬猴還是一種營養(yǎng)極豐富的美味。把摸來的蟬猴用開水焯一下,再放上一些鹽腌一段時間,把水濾出,把蟬猴晾干,就可以用油炸著吃了。我這個饞猴,聞到炸蟬猴的香味,早已迫不己待的下了手,抓起炸好的蟬猴就吃,又脆又香,真是解饞。
更讓我難忘的是,我把摸回來的蟬猴口袋放在桌子上就急著和小伙伴們一起出去玩了,回來一看蟬猴全不見了!那時農(nóng)村沒有電燈,點的是煤油燈,亮光很暗,沒法找到蟬猴爬到哪里去了。第二天早起,滿屋子飛的都是蟬,我家那只小花貓在跳上跳下的忙著撲蟬,我也拿著笤帚撲蟬,展開了撲蟬大戰(zhàn)。最后還是在大人的指責(zé)下,敞開了窗戶,把蟬全放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