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袁枚 所見古詩賞析

    時間:2024-10-18 14:18:12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袁枚 所見古詩賞析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袁枚所見古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袁枚 所見古詩賞析

      所見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文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注釋

     、倌镣褐阜排5暮⒆印

     、谡瘢赫袷;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哿珠(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

     、苡合胍

     、莶叮鹤。

     、搌Q:叫。

     、吡ⅲ赫玖。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fā)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 “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繼續(xù)描寫神態(tài)。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忽然”發(fā)生了變化: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tài)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tài)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xiàn),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jīng)]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fā)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詩人曾經(jīng)說過 “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諱言,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袁枚 所見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袁枚《所見》古詩鑒賞10-26

    所見古詩賞析09-29

    袁枚古詩《獨秀峰》翻譯賞析09-21

    所見古詩翻譯賞析08-02

    關于古詩夜書所見的賞析09-07

    《夜書所見》古詩賞析及練習10-10

    夜書所見古詩翻譯賞析10-31

    所見古詩07-16

    所見古詩鑒賞09-28

    袁枚《推窗》閱讀答案與賞析11-01